2021.11.21? 週日
好好吃飯是一種自律,是維持健康的基本方式,也是一場修行。
——大寶老師
作者|小豆子媽媽
來源|小豆子媽媽(ID: xdz-mm)
前不久,大寶老師看見一條新聞。
#女子長期吃隔夜菜重度貧血暈倒#
的話題上了熱搜,讓人對隔夜飯突然警惕起來。
事件的經過是這樣的:
武漢的胡女士一個人生活。
為了省事,她總是一次做2天的飯菜,每次要吃的時候,再拿出來加熱。
最近幾個月,她總是感覺渾身沒力氣。
直到事發當天,她在家裏暈倒,被緊急送醫。
醫生經檢查後發現,胡女士有非常明顯的貧血表現,判斷她患有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嚴重缺乏葉酸、維生素B12。
詢問病史後,醫生判斷,胡女士的患病,是由於長期吃隔夜飯菜,肉類攝取量少而引起的。
胡女士吃肉少、偏食,加上隔夜菜反覆加熱,葉酸、維生素B12也會被破壞一部分,攝入量就更少了。
無獨有偶,湖北衞健委官方微信“健康湖北”也曾發佈過類似的案例。
65歲的劉大爺,在吃了前一天晚上剩下的魚蝦等食物後,不久就出現發熱、腹瀉等症狀。
過了三天,更是嚴重了。
雖然腹瀉是止住了,但小便卻解不出來了,像得了重病一樣。
眼眶深凹,臉色蠟黃,奄奄一息。
經醫院檢查發現:老人的腎臟功能基本喪失,被診斷為急性腎衰竭。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飯桌上看似普通的隔夜菜,頻頻成為重症的導火索。
近年來,獨居老人越來越多,子女沒在身邊,他們自己也往往不注重飲食習慣。
上一頓吃剩的,下一頓接着吃。
中午的留到晚上,晚上的留到第二天。
到了飯點,再拿出來熱一熱就吃了。
也不知道都乾不乾淨,想想都讓人擔心。
對於隔夜菜,我們總會在生活中遇到兩種不同的聲音:
有人説,隔夜菜會形成亞硝酸鹽,有致癌風險;
有人説,隔夜菜會滋生細菌,導致食物中毒;
有人説,那麼多人每天都吃,怎麼就沒什麼事呢?
那麼,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呢?
為了這個問題,寧波市食檢院專門做了一個科學實驗,來檢測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和菌落總數。
工作人員選取了市場上常見的蔬菜、肉類、蛋類等32種原材料,按照居民飲食和烹飪習慣,烹調成30種家常菜。
然後模擬隔夜菜在不同放置環境4℃、25℃中,分別放置0小時、6小時後、12小時後、24小時後,其中的亞硝酸鹽和菌落總數發生了什麼變化。
我們先看一下亞硝酸鹽的含量檢測。
從以上實驗結果可以看出:
1、4℃條件下,冷藏儲存24小時內的隔夜菜中,亞硝酸含量基本不變,基本不存在隔夜菜亞硝酸鹽超標的風險。
2、相比之下,25℃條件下,保存的隔夜菜就顯得有點危險。
葉類蔬菜放置6~12小時後,亞硝酸鹽有了明顯上升;
到了24小時後,其亞硝酸鹽含量更是達到100mg/kg以上,存在亞硝酸鹽超標的食品安全風險,不宜食用。
而肉類菜餚的亞硝酸鹽增長情況,相對沒有那麼嚴重。
不過,在放置24小時後,雖然肉類菜餚的亞硝酸鹽含量沒有超標,但是也已經發生明顯變化了。
有的甚至超過了GB2762-2017中規定的醃漬蔬菜的20mg/kg的限量指標,同樣是不宜食用的。
除了亞硝酸鹽,我們再來看看菌落總數測定。
從以上實驗結果可以看出:
1、大多數菜品放置在冰箱,其24小時內的菌落總數都沒有超過100CFU/g。
2、然而還有一部分菜品,
如水煮蝦、涼拌菜等,
即使是保存在4℃條件下,相對於其他菜品,仍然更容易滋生微生物,所以
不宜隔夜。
3、菜品保存在4℃冰箱保存,微生物增殖較少,
而保存在25℃環境的隔夜菜,其微生物在6小時後大量增殖。
回顧整個實驗,我們會發現,
放在冰箱裏冷藏儲存的大部分菜品,在24小時內,亞硝酸含量基本不變,菌落總數的增加量也非常小。
因此,隔夜菜,如果還要再吃,一定要放冰箱!
但有些菜品,如葉類菜、涼拌菜等,在常温環境放置6小時後,致癌物已經超標,即使放在冰箱也難以避免。
所以,大寶老師建議,大家儘量現做現吃,少吃隔夜菜。
如果是老人,身體機能不太好,長期吃隔夜菜,就會成為一個隱患。
況且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快,不注意的話,即使身在壯年的年輕人,也可能埋下患病的伏筆。
剩菜,倒掉了可惜,儲存起來又擔心滋生細菌,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哪些菜應該倒掉,哪些菜可以留到下一頓,到底要怎麼處理呢?
這是每個家庭,每天都要面臨的難題。
為此,大寶老師特地查找資料,給大家講清楚。
“隔夜菜”並不單指放了一夜的菜,有的菜品放置6小時,致癌物就已超標。
以下幾道菜的致癌風險高,該扔掉時,千萬不手軟。
1、綠葉菜
葉類蔬菜經過一夜存放後,容易產生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無法通過加熱去除的。
一旦大量的亞硝酸鹽在短時間內進入人體(最低中毒劑量約為0.3-0.5g),就可能會讓人出現缺氧症狀,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綠葉菜最好不要隔夜。
2、隔夜海鮮
雖説“留葷不留素”,但海鮮隔夜後,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損傷肝、腎功能。
如果煮多了,煮熟後2小時內放入冰箱冷藏。注意保存得當,第二天仍可食用。
回爐加熱時,可以加點酒、葱、姜、蒜等佐料,徹底熱透再吃。
3、涼拌菜
就在今年7月,因為一道隔夜的涼拌菜,江蘇淮安一家三口全部食物中毒,住進了醫院,被確診為急性食物中毒。
涼拌菜未經高温烹調,容易殘留細菌微生物。且帶有較多汁水,更是相當於給細菌繁殖,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條件。
就像上面的隔夜菜實驗一樣,即使將涼拌菜放在冰箱裏隔夜冷藏,其菌落總數仍然增長很快,第二天很有可能已經變質。
4、半熟雞蛋
很多人都愛吃半生半熟的溏心蛋,可是這樣煮的蛋殺菌不徹底,格外容易滋生細菌。久放後食用,易引起腸胃不適。
所以,溏心蛋不要隔夜,最好即煮即吃。
如果第一次烹飪時,把雞蛋煮熟透了,那麼在低温、密封情況下儲藏,一般保存48個小時都沒有問題。
5、隔夜湯
熬湯費時費力,有的家庭一熬熬一大鍋,連着吃好幾天。但若是保存不當,危害很大。
如果隔夜湯長時間盛放在鋁鍋、鐵鍋裏,會析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喝不完的湯,最好用玻璃器皿、陶瓷器皿、保鮮盒存放在冰箱裏,避免用鋁鍋、不鏽鋼鍋盛放。
6、隔夜滷味
市面上的滷味,基本不會現做現賣,往往是一次製作很多,然後賣上好幾天。
可能有人會説,滷味嘛,越滷越入味。
但是,我們要知道,沙門氏菌的生長温度在10℃~40℃,它特別喜歡20多℃的室温,這樣就能繁殖超快。
所以,我們要吃滷味,記得去靠譜的店鋪買,現買現吃。
吃剩的滷味儘量不要隔夜,因為即使放在冰箱裏,也並非絕對“保險”。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很多食物,比如銀耳、蘑菇、土豆等都是不宜隔夜的,我們平時都要多注意些。
當然,隔夜菜也不是絕對不能吃的。
只要做剩菜“科學處理法”,有些隔夜菜第二天依然可以上桌。
1、做多的飯菜要及時分裝保存
如果飯菜不小心做多了,或者第二天需要帶飯上班,做好飯後,要立即用公筷,分裝到乾淨的餐盒裏,冷藏保存。
別等到菜被動過筷,再裝盒,避免殘留口水,滋生細菌。
2、別等放涼了,趁熱放進冰箱
大寶老師以前是把飯菜放涼了再放進冰箱的。
後來才知道,原來在飯菜放涼的過程中,空氣中的微生物可能會散落下來。
且飯菜在室温下放的時間越久,微生物也越容易滋生。
所以,我們要儘快把飯菜放入冰箱冷藏。只要飯菜放到不燙手,就可以密封送進放冰箱了。
或許有人擔心,還熱着的飯菜放冰箱,會對冰箱不好,縮短使用壽命。
其實,冰箱才沒有那麼嬌貴的!
3、隔夜飯菜,吃之前徹底加熱
千萬別為了省事,只是把隔夜飯菜,加熱到剛好能吃的温度,就端出來吃了!
為了減少細菌污染,隔夜菜吃前要熱透。
所謂徹底加熱,就是要把剩菜剩飯,隔水加熱到100℃以上,保持沸騰3分鐘。
或者,使用微波爐加熱至核心温度高於75度,也就是摸起來很燙手的程度。
4、定期清理冰箱裏的過期食物
現在有了冰箱,大家都會把食物放進冰箱裏保鮮,或者從菜市場囤一些食物。
不過,冰箱不是絕對安全的。
雖然冰箱的温度比較低,降低了大部分細菌的繁殖速度,但是有些細菌在冰箱(0-5℃)裏仍然能生長,如嗜冷菌等,同樣會造成食物腐敗。
大寶老師建議大家給食物弄一個標籤,寫上購買日期或者過期日期,記得定期扔掉過期品。
考慮到“隔夜菜”營養價值和口感可能會受影響,應儘量少吃。
如果家裏人比較少的話,有時候做飯,寧願少做點,也不要多做。
畢竟現在這個年代餓不着了,我們除了吃正餐,平時也會吃點水果、蛋糕、零食什麼的。
反而一旦攝入過量的食物,容易導致超重和肥胖,給身體帶來沉重的負擔。
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
省吃儉用一輩子,老了把錢給醫院。
很扎心又很真實。
是啊,人的身體是金貴的屋子,我們要好好供養它。
好好吃飯,是一種自律,是維持健康的基本方式,也是一場修為。
點個
“在看”
,
把文章轉給父母以及身邊人,讓大家學會正確對待隔夜菜,保持健康飲食,遠離病源,人生幸福安康!
| 責任編輯:大寶老師
大寶老師問答
本文是爸媽視界“安全健康”專題的一篇文章。
親們,你有吃隔夜菜不舒服的時候嗎,現在學會了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