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6-12歲小學階段兒童
安全 學習 娛樂 生活 品行 健康
每日與您分享
“咬指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易養成的壞習慣。有的孩子從小到大沒用過指甲刀,指甲只要長出來一點就用嘴咬掉,不眠不休,全年無間斷地咬指甲。
紅姐的孩子就有這個習慣,之前她沒有太在意,以為只是孩子的一個小動作,沒什麼了大不了的。
最近她發現,孩子這個壞習慣變本加厲了,每次自己跟他説話的時候,都在不停地咬指甲,指甲都被咬的血淋淋的。
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紅姐開始強制性制止孩子咬指甲,只要見到咬就打手,但一段時間後情況依舊沒有好轉。她聽別的寶媽説,孩子愛咬指甲可能是身體缺少某種元素。
於是,紅姐開始給孩子買各種補藥給孩子吃。
孩子不願意吃,就強制性的讓孩子吃,不過情況並沒有好轉。
身邊有很多人都有“咬指甲”這個習慣,甚至很多成年人到了一定年紀還沒有改掉這個壞習慣。
百度貼吧裏甚至有個“咬指甲吧”,許多人在裏面互相鼓勵,希望能戒掉“咬指甲”的壞毛病。
可見這個問題有多難戒。
所以,當家長髮現自己孩子有咬指甲的習慣時,一定得重視,並早點幫孩子擺脱掉這個壞習慣。
我曾看到《兒童行為問題矯治》的課程中有關於“咬指甲”的問題剖析。
主講人是北大的徐震雷先生,他是這麼解讀:
當孩子出現咬指甲的行為,並不單純是行為問題,更多要考慮孩子的心裏狀態。
什麼時間孩子開始咬指甲,什麼時候頻率會加重?
絕大多數是因為焦慮、壓力大、考試、師長訓斥甚至體罰,心裏不舒服時咬指甲。
咬指甲別看不衞生也不美觀,但這是一件會讓人舒適的事情。
因為簡單、微弱、重複的刺激會產生安撫、鎮定的作用。
嬰兒時期吃手、吮吸母乳或者奶嘴也是因為這個原理。
當孩子感到焦慮、緊張、壓力大時,就會產生痛苦、不舒服的感受。
當一個人痛苦、不舒服時,本能反應應該是哭,哭完之後心裏的痛苦會減輕。
但是孩子接受的教育和引導卻是不能哭。
這就意味着痛苦憋在心裏,無法釋放。
無法釋放的負面情緒並不會自動消失,慢慢積壓在心裏,孩子就會通過咬指甲、吃手這種行為來解決內心焦慮。
因為,任何正向情緒都能對抗緩解不高興,所以孩子是在調整自己。
老師還説,臨牀上發現,咬指甲的孩子通常是比較乖的孩子,因為他們性格温和,也不會產生打人罵人等激烈的發泄方式,所以內心的不愉快就通過這種方式來緩解。
如果戒不掉的話,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有專家表示,從小愛咬指甲,屢教不改的孩子,長大後逃不開2種結局。
1. 影響身體健康。
“病從口入”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孩子咬指甲是一個下意識的動作,指甲中存留很多細菌,這些細菌進入口中,久而久之,一定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2. 心理問題孩子。
“愛咬指甲”不全是因為身體裏缺少某種元素,跟心理問題有很大的關係。
像上述紅姐家的孩子,在媽媽面前每次都下意識地去咬指甲,這跟媽媽表現出來的強勢有一定的關係。
連吃補藥都是強制性的,孩子在媽媽的高壓下出現了心理問題,在媽媽面前就緊張,用咬指甲這個小動作去緩解自己的緊張。
如果父母一直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的心理得不到安撫,長大後心理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性格也會受影響。
孩子“愛咬指甲”父母應該怎麼做?
1. 不要強制制止。
有的父母發現孩子形成了壞習慣,小毛病,會強制性,大聲吼叫或打罵的方式去制止孩子。
這種方式效果不大,還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減弱親情感,變得膽小自卑。
2. 對症下藥。
找到導致孩子這樣做的真正原因。
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咬指甲。
如果是父母的某些行為,或説話方式讓孩子咬指甲那就是心理問題了,父母需要去跟孩子溝通,然後做出改變。
如果孩子沒徵兆的去咬指甲,很有可能是身體裏缺少某種元素,需要看醫生,不能擅自用藥。
3. 多陪伴孩子玩耍。轉移注意力其實孩子咬指甲跟男人抽煙性質差不多,都是有癮的。
家長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家長多陪孩子看書,做遊戲,增加親子時間,在玩耍的過程中忘記咬指甲。
咬指甲還真不僅僅是咬禿了指甲的問題。
還很可能是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的行為預警,如果再不關心,就可能出現更嚴重的行為問題。
當然,許多孩子還是靠自己的力量,抵禦住了負面情緒的影響,但許多孩子就這樣保留下了咬指甲的毛病一直到成年。
END
以上文章及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小學生放學後
更多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