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論是在看古代劇還現代劇,經常會看到劇中淘氣頑皮的孩子在犯錯後,在父親氣的要責罰時,孩子就會跑到母親身邊去求情,這時候母親就會護住孩子,不讓父親責罰。
如果父親仍堅持要責罰時,護犢子的母親便會一邊護住孩子一邊説:“你要打就連我一起打吧!”這時父親會氣的甩手而去。而孩子則得意地偷着樂。
有人會説這是“嚴父慈母”的典型代表,又或者説是“一個扮紅臉,一個扮白臉”的教育方式。
其實“嚴父母慈”的教育方式的前提是雙方能夠很好地搭配和組合,保持步調一致,雖一嚴一慈,但是其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接受到正確的教育。
教育不是父母哪個單方面的事情,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雙方達成共識,需要步調一致,父母相互配合,以產生互補效應。
如果父母在教育問題上不能達成一致,或是不能相互配合,甚至是相互拆台,互相指責,就會讓家庭教育變得很吃力,因此也就不能達到很好的引導孩子的作用。
那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該扮演什麼角色呢?
父母在孩子教育過程中應該是相互的、互補的。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觀念、方法等方面的不同。
但終歸目的性是相同的,就是希望孩子好。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的教育是缺一不可的。
只有父母雙方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一致,互補合作,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育方式,才能夠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最完整的教育,孩子也才能成為一個性格健全的人,才能更加適應生存發展。
父母教育觀念和行業產生分歧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笑笑是個聰明但又頑皮的孩子,爸媽都是生意人,媽媽性格強勢,爸爸性格温和。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倆人時常會有分歧,媽媽偏重打罵,爸爸則提倡引導。
一天笑笑因為作業馬虎出錯被媽媽罵,於是跑到爸爸身邊尋求同情,爸爸對跟進來的媽媽説:“錯了就讓孩子改嘛,有什麼好罵的呢?”
媽媽本想朝爸爸發脾氣,想了一下當着孩子面,還是忍住了。
爸爸轉身對笑笑説道:“沒事,有我在,媽媽不會把你怎樣的。”
笑笑聽了爸爸的話,得意地跑回到自己房間去了。
笑笑了解爸媽對自己的管理方法存在分歧,在媽媽要責罰自己的時候,爸爸常常會替自己解圍,所以她知道每當這個時候,找爸爸準沒錯,於是膽子就越來越大了。
如果父母在教育上沒有達成共識,沒有相互補充配合,會帶來很多問題。
1、讓孩子學會鑽空子。
孩子會簡單地把父母誰好誰壞歸咎於誰能答應自己的要求,自己犯錯時,誰更遷就自己。有事情不告訴對自己嚴格的一方,而找遷就自己的一方當保護傘。
孩子學會耍小心眼,以致家庭教育失去了約束邊。
2、讓孩子無所適從。
如果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各持一個説法,爸説這樣做,媽説那樣做,孩子夾在中間無所適從,不知該聽誰的。
於是為了誰都不得罪,乾脆誰的都不聽。
3、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態度不一致,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態度不一致必然會發生爭論或者爭吵,也同樣會給孩子造成困擾。
有調查顯示有心理問題的孩童中,父母教育態度不一致的比率要遠高於正常家庭教育的比率。
所以説,並不是説父母雙方的教育角色不能一樣,相反,父母,包括爺爺奶媽,在教育態度上必須是步調一致的,互相合作的。
4、影響父母的威信。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不一致,必然也會影響到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所以父母雙方要維護對方彼此的威信,絕不能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而故意貶低另一方。
就算對方對孩子的要求行為不合理,也不應該由自己單方面出面更正,而是與對方溝通後,由對方出面更正。這樣既有利於孩子成長,也有利於維護父母的威信。
因此,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雙方應該儘量配合,多多溝通,達成共識,減少分歧,只有這樣,父母才能讓家庭教育發揮到最佳水平,達到最好效果,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