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説寶寶最畏懼的事情是什麼,打針肯定是榜上有名。出於對疼痛的恐懼感,許多寶寶在打針的時候,總是會忍不住哭鬧,更有甚者,還會激烈地反抗。遇到這種寶寶不配合的情況,寶爸寶媽也是用盡了十八般武藝,就為了能夠哄騙孩子快一點打完針。
前段時間,一位外國網友在社交平台上上傳了一段教科書式的打針視頻。一位寶爸帶着他6個月大的寶寶來醫院打疫苗,這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在打針之前,為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不僅唱起了歌,而且還十分有耐心地陪寶寶做遊戲,寶寶被老醫生逗得咯咯直笑,以至於全然忘記了對打針的恐懼。最後,寶寶以輕鬆愉悦的心情打完了針,全程沒有哭鬧,表現得十分乖巧。
網友們看完這段視頻之後,都紛紛給這位醫生點贊:
網友A:我們這邊的醫生和護士都是叫家長按住哈哈哈。
網友B:我姑娘在一歲多的時候,我們就告訴她,打針的時候給護士阿姨帶一塊糖,打針就不會疼,她從那一次之後打針就再也沒哭過了。
網友C:這孩子長大以後可能一聽演唱會就胳膊疼哈哈哈。
其實,不止是孩子,許多成年人在打針的時候,都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去克服心理的恐懼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那麼多人在面對打針的時候如臨大敵呢?
總的説來,孩子害怕打針,無非是因為家長在無形之中,放大了打針的痛苦。想必很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儘快打完針,先是哄騙,然後再是恐嚇,如果上述做法都無法成功的話,那麼就乾脆強制性地按住鬧騰的孩子,逼迫他打針。而這一系列的行為,無疑是在給孩子傳遞出一個訊息,那就是:打針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次數一多,孩子會對打針感到越來越恐懼,自然也就不願意配合家長了。所以説,與其説孩子是害怕肉體上的疼痛,倒不如説孩子是害怕心理上的疼痛。
瞭解了孩子害怕打針的原因之後,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夠減輕孩子對打針的恐懼感呢?
第一,在打針之前,家長應該對孩子做到坦誠,而不是欺騙孩子,如此一來,孩子才能夠做好心理準備,否則的話,等到孩子發現自己被騙的那一刻,可能會引起強烈的牴觸感。第二,家長不應該過度地向孩子強調打針的疼痛感,而是應該多跟孩子講講打針的好處,例如預防生病等等。第二,家長不要向孩子傳遞焦慮情緒,而是應該自然、輕鬆地和孩子談論打針這件事情,漸漸地,孩子也會將打針當作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而在打完針之後,家長所需要做的,就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聊聊天,或者是拿一些玩具給孩子玩。等到疼痛感差不多過去之後,家長也不要忘了誇誇孩子的勇敢,這樣一來,孩子下次就不會厭惡打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