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有技巧,想要事半功倍,不妨借鑑“增減效應”
徐琳和丈夫都可以稱得上是事業成功人士,對於事業,二人從結婚開始便從來沒有懈怠過,為的也是將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
結婚多年後,當兩個人終於覺得條件可以了,寶寶也順利出生了,可是事業發展到這個地步又不能扔給別人,所以徐琳休完了產假便匆匆地返回到了工作崗位。
老人和保姆帶大的孩子自然跟徐琳和丈夫不是很親,再加上夫妻倆覺得陪伴孩子少了,愧對孩子,所以經常用錢和玩具來彌補孩子。
孩子想要學鋼琴,徐琳便花高價買來了鋼琴,可是三分鐘熱血過去後,孩子再也提不起興趣,徐琳就開始用兒子喜歡的一套系列玩具做誘惑。
剛開始的時候,兒子確實重新興致勃勃地練習鋼琴,可是時間久了,即使徐琳不斷加獎勵的籌碼,兒子卻對鋼琴的興趣與日俱減。
經過諮詢專業的心理醫生,徐琳換了一個策略,佯裝要把鋼琴賣了,還斷言兒子肯定學不好,兒子一聽,覺得不服氣了,開始認真地練起了鋼琴。
經過日後一點一點的適度小獎勵,兒子如今已經取得了八級鋼琴證書,丈夫也誇徐琳真是教育有方。
增減效應的原理
其實在上文中,心理醫生給出的建議就參考了
“增減效應”
,是一種外界環境對個人的刺激,而做出的反應和應對的姿態。
但是
個體對這種環境刺激的接受程度處於一定的範圍內,也就是説,超出了這個範圍,反而刺激起到的作用就是有限的
。
簡而言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講究批評與獎勵相輔相成,既不能盲目地過多獎勵,也不要太過於苛刻,一味地打擊否定孩子。
俗話説,凡事做過了,沒有把握好分寸,就會適得其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所以父母要把握好這個度,把“增減效應”應用到其中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的過度批評或者獎勵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1.過多批評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謙虛使人進步,很多家長認為批評能夠讓孩子更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做出改正,這樣才是完善自己的過程。
但是批評也講究方式和度,如果不管什麼事家長都習慣批評孩子,這樣就會無形當中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開始否定和懷疑自己,甚至變得自卑和消極。
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所以父母説的話,給出的評價對孩子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長期的批評之下,孩子跟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2.過多獎勵容易讓孩子迷失方向
別説孩子,即使是成年人,也是喜歡聽好聽的,聽到別人對自己的獎勵和肯定,這也是對一個人的正面教育。
父母表揚孩子也是如此,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是如果過度表揚,則會毀掉孩子,逐漸讓孩子變得容易驕傲,膨脹,甚至是迷失方向。
如果孩子總是得到表揚,就會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興趣,也不利於在學習上探索求知。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如何把“增減效應”利用得當?
1.適當的獎勵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獎勵,毫無疑問是非常有好處的,是一種激勵孩子成長的最佳方式。
但是家長要懂得適當的獎勵機制,也就是要有原則的適度獎勵,而不是盲目的過度獎勵。
比如孩子不是每一次考試取得好成績都要買玩具,也不是每做一件好事都要獎勵,這樣一來,會讓孩子覺得不管自己做什麼都是有目的性的,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興趣。
2.批評之後再鼓勵
小孩子本身認知能力有限,對於很多事物有時難免有錯誤的處理方式,犯錯在所難免。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犯錯了就會急着去批評,其實這樣是不妥當的。家長應該及時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並且做出改正。
但是同時也不要忘了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明白即使犯錯了也不可怕,並且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日後會做得更好。
3.幫助孩子設定合理目標
人活一世,有個明確的目標是很重要的,不僅前進有了方向和動力,同時還能讓自己保持一種激情。
家長在幫助孩子設定目標的時候要合理,不要太過於宏觀,否則反而容易讓孩子打退堂鼓,產生挫敗感。
家長可以教會孩子學習分解一個大目標成為多個細小的目標,有階段性地完成,這樣孩子也能更有成就感。
只有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講究方式和技巧,才能幫助孩子向着更健康的方向成長。
我是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賬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