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能自己吃飯,在家裏卻要父母追着喂?

經常有家長在一起討論,孩子在幼兒園吃嘛嘛香,他們還總收到老師對孩子吃飯棒棒的表揚,可怎麼一回到家卻要家人追着喂才吃飯呢?孩子是一樣的孩子,家裏準備的也都是他喜歡吃的飯菜,那麼,他行為表現差異的根源究竟在哪裏呢?

原因一:進餐要求不一樣

在幼兒園裏,老師會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

進餐時,孩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專心吃,不可以輕易離開座位和同伴交談,更不存在父母為了讓孩子吃飯,允許他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的現象了。因為專心投入“吃飯這件小事”,孩子就能品嚐出飯菜的美味,吃得香也不磨蹭了。

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能自己吃飯,在家裏卻要父母追着喂?

原因二:在園不吃零食

當孩子感到吃飽了,幼兒園老師不會再勉強孩子繼續吃;偶爾孩子一餐吃得少,老師也不會在兩餐中途額外給孩子添加食物;平時,老師會安排豐富的活動,尤其是户外體育活動,讓孩子擁有充足的運動量,體能消耗了,自然吃飯特別香。

原因三:吃飯氛圍不一樣

幼兒園有很好的氛圍,年紀相仿的孩子坐在一起,大家吃的都是一樣的食物,其樂融融。即使有不想吃飯的孩子,看着旁邊的小夥伴在大口大口地吃着飯菜,自己也會跟着吃起來。

在家裏,父母自己可能就會邊吃飯邊看電視、玩手機等,這些行為都不利於打造良好的家庭進餐氛圍。

看出來了嗎?孩子不同的行為表現背後其實是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區別。爸爸媽媽們,不要一味地抱怨孩子“變臉”,是時候反思家庭食育的問題了。克服溺愛、偏愛、護短的心理,從幾個常見的兒童進餐行為問題入手,小編帶你一起來實現孩子在家也能好好吃飯這件事兒~

問題一:孩子經常邊吃邊玩,怎麼辦?

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能自己吃飯,在家裏卻要父母追着喂?

原因分析

孩子養成邊吃邊玩的習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沒有掌握科學餵養的方法。

過分遷就孩子,只要孩子能吃進飯,孩子做什麼都可以;沒有為孩子建立有節奏的生活習慣,孩子正玩在興頭上的時候硬拉着孩子去吃飯;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餐桌禮儀教育等。

你可以這樣做

● 孩子到兩歲左右,就引導他乖乖地坐着吃飯,不可邊吃邊玩。

● 家庭成員共同遵守餐桌禮儀,家人到齊之後一起用餐,圍着餐桌邊吃邊交流情感,讓孩子感受到用餐時光的愉快氣氛。

● 進餐時儘可能排除引發孩子玩的因素,如將電視遙控器、玩具等收起來。

● 孩子吃飽後,就不要再硬塞給他吃。

問題二:孩子飯量波動大,怎麼辦?

原因分析

孩子有時運動量不足,消耗少,缺乏飢餓感;有時零食吃得過多,對正餐沒有興趣;開飯時間不固定,打亂孩子的消化規律;情緒、生長髮育需求的變化等都會造成孩子食慾的波動。

你可以這樣做

● 對於孩子食慾時好時壞的問題,建議家長寬容接受這種波動,讓孩子根據飢餓程度自己選擇進食量。

● 限制孩子吃零食,儘量少吃甚至不吃。

● 每天保證一定的運動量,促進消化,提高食慾。

● 對於突然飯量減少的孩子,需要細心觀察,是孩子胃部不舒服,還是情緒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

問題三:孩子挑食偏食,該怎麼辦?

原因分析

挑食其實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孩子開始學着自己作決定,堅持按照自己的意願進食;隨着孩子味覺的感知發展,對食品的味道有了一定的喜好,例如偏愛甜食、油炸的食物等;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某種食物的偏好,孩子受影響自然地模仿;某些營養素的缺乏也會造成孩子偏食或者挑食,例如缺鋅等。

你可以這樣做

● 如果孩子因身體的原因引起食慾和胃口的變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分的擔憂,細心觀察,調整飲食,讓孩子逐漸恢復。

● 時常啓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比如用生動的語言描述食物,激發孩子的進餐熱情。

● 孩子嘗試新食物,一般要經過反覆幾次嘗試才能接受。要注意減輕孩子嘗試新食物的負擔,當孩子覺得不好吃時,允許他吐出來。

● 在食物搭配和烹飪技巧上要儘可能有變化,將食物做成孩子喜歡的模樣。

● 讓孩子也參與到烹飪過程中來,感受烹飪的樂趣,激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能自己吃飯,在家裏卻要父母追着喂?

好的飲食習慣決定孩子一生的健康水平。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關鍵期,父母要尊重孩子個體差異,建立適合孩子的飲食規律和習慣,為孩子的健康奠定基礎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9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能自己吃飯,在家裏卻要父母追着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