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若有這3個行為,該打就得打,不然長大後很難改正

俗話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説,從孩子3~7歲時的性格以及行為習慣,就能夠看出孩子長大後大概的心理狀態。

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認為:7歲是孩子人生的一個重要分界點,孩子的的習慣、語言、才能、思想、態度、情緒等都要在這個階段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就無法養成健全的人格。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3個行為,該打就得打,不然長大後很難改正

▶ 嬰兒期(0-3歲)

這是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信任的階段。此時的寶寶極度缺乏安全感,除了需要在生理上依靠家長,心理上也需要和家長建立信任,這是寶寶生理和心理發育最迅速的階段。

▶幼兒期(4-5歲)

這是寶寶自我意識逐漸萌芽的階段,寶寶一方面需要依賴於家長,另一方面也想要擺脱家長,開始產生自我懷疑以及自卑或是“羞恥感”。

▶學齡前期(5-6歲)

寶寶對於家長的依賴有所降低,個人主動性提高。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3個行為,該打就得打,不然長大後很難改正

我國的心理學者認為:4歲前是孩子語言口語表達與視覺色彩的最佳發展階段;5歲是孩子學習關於“數”的最佳階段;5-6歲進一步發展,7歲則是孩子品德形成的關鍵期。

這足以説明孩子培養孩子的性格和好習慣有多重要,家長一旦方法錯誤,便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3個行為,該打就得打,不然長大後很難改正

孩子成長的最大特徵就在於可塑性,這也是需要家長們不斷教育以及糾正孩子錯誤的原因。每個孩子都會犯錯,都會有一些壞習慣。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家長到底該不該打

對此,李玫瑾教授説,人早年吃的苦越多,承受力就越好;千萬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該打就得打,不能慣着。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3個行為,該打就得打,不然長大後很難改正

4歲之前的孩子在表達能力上有所欠缺,他們沒辦法快速、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訴求,只能通過行動來表現自己的情緒或者是想法。

家長在溝通無解時,可以輕輕地教育一下孩子,但是要注意力度,不要太重。

②威脅家長

有的孩子性格執拗,當自己的心願得不到滿足,便會各種威脅家長,比如在公眾場合撒潑打滾等,家長不能縱容孩子的這種行為。

③不講規矩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不講規矩的孩子也是缺乏禮貌的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懂得尊重父母。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打罵是在已經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會採取的一種教育方法,這就需要家長在平時更加註重對孩子的性格教育,一點點滲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9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3個行為,該打就得打,不然長大後很難改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