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 高瑞瑞)“上課期間,師生們遭遇‘網課爆破’影響,不僅擾亂了正常的課堂秩序,這樣的行為本質上相當於現實中有人突然衝入課堂實施暴力,會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們帶來極大的心理衝擊。”上海兒童發育行為兒科心理與睡眠諮詢師、研究員王廣海博士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
10月28日,河南新鄭市第三中學教師劉韓博在家上完網課後意外離世。該老師的女兒表示,母親在給學生上網課時多次遭到黑客入侵,且有暱稱為“夢淚”等名字的黑客網暴了母親。她懷疑母親是因為受了刺激,導致心臟病發作身亡。
11月2日,新鄭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通報稱,經公安機關調查反饋,排除刑事案件可能。針對網傳劉韓博老師遭遇網暴事件,公安機關已經立案偵查,調查結果會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
所謂“網課爆破”,是一種新型網絡入侵方式,指一或多名外來者進入直播間通過開麥辱罵、播放歌曲、刷屏刷梗、甚至播放淫穢視頻等方式來破壞線上教學秩序,這些侵入者被稱為“爆破手”。
實際上,除了河南新鄭市第三中學教師劉韓博的事件引發社會關注,近期多地中學老師也遭遇了同樣的經歷,這讓專門入侵網課搗亂的“爆破手”走進公眾視野。
王廣海介紹,“網絡爆破”危害至少有三點,一是擾亂課堂秩序,破壞了原本安全、有序的教學環境,對於教師教學和學生們的知識學習都產生很大幹擾。二是不健康信息的傳遞,包括一些謾罵、黃色信息、暴力視頻等“霸屏”內容及“爆破”事件都會對老師和學生們產生巨大的心理衝擊,例如老師可能因沒能夠預防或阻止“爆破行為”而感到自責。三是產生模仿心理,對於這種網絡課堂中搗亂和暴力行為,一些學生可能進行模仿,並且延伸到日常人際關係上,學會在老師課堂搗亂,欺負他人等,助長校園暴力。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特別是在特殊時期,一定要加強網絡的監管力度,對“網課爆破”採取零容忍態度,更要時刻關注受“網課爆破”影響師生的心理健康。”王廣海建議,首先,學校可定期開展師生安全網絡使用和心理健康類的宣傳科普,減少和避免遭受“網課爆破”風險以及不良心理健康影響,並且對遭受“網課爆破”的師生及時提供心理援助和健康教育。其次,家長們要加強對孩子們的網絡使用監管,包括日常的上網娛樂時間和內容的限制等,增加陪伴和規律作息,引導文明使用網絡,共同創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最後,學校老師和家長們應增加和學生的日常溝通,及時識別學生可能存在的學業適應問題、多動衝動問題以及校園霸凌問題等,尤其關注把網課信息提供給“爆破手”的學生,檢查他們是否在日常遭受過類似的網絡暴力,提供專業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