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好,李煥英》孩子淚流滿面,但回到家依舊不聽話是為什麼?
今天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看《你好,李煥英》時孩子哭得唏裏嘩啦,但回家之後也沒見她多刷一個碗,説兩句還一樣頂嘴,這是為什麼呢?
看到這個問題,我突然想到小學五年級時學校組織家長參加的感恩大師演講會,會上大感恩大師煽情的演講感染之下,現場幾乎每個孩子都感動到淚流滿面,當時我的心裏琢磨,至少今天他回去應該會聽話很多。
但事與願違,淚痕還沒來得及洗去,他該不聽話依舊不聽話,寫作業敷衍了事,字沒寫工整讓他撕了重寫,看着很不高興,又多説了幾句居然哭了,説我再這樣嚴格要求他,今晚他的作業肯定完成不了,因為他有罰寫單詞五十遍,無奈只好作罷,隨他寫去。
暗中觀察他寫作業的狀態,我驚奇地發現,他居然手握兩根筆抄寫單詞,因為這樣可以同時一寫兩行!
奶奶個腿兒的!這還能行?我像幽靈一樣在他渾然不覺的時候站在了他身後,壓着怒火盯着他。大概我的目光太過犀利,他突然抬起頭看了我一眼,從手到眼神無一不在詮釋着他內心的慌亂,但我一時竟不知道該説什麼,如果再給他撕了,他真的是寫不完了。於是只好扔下了一句“這又是跟誰學的”默默離開了。我以為他會因為受到感恩大師的教育,至少今天會很自覺,但並沒有。
這是我的二兒子。他不愛學習,但極少頂嘴。而我的大兒子在學習上沒有二兒子這樣讓我操心,但特別喜歡頂嘴,他也一樣上過感恩課,也一樣哭得淚流滿面,但也一樣該頂嘴時一句也不少説。
感恩教育對他倆來説也只有在當時起了一點點作用,他們的淚水稀釋了父母心中因奔波辛勞而產生的一些苦澀。
事過之後他們該是什麼樣子還是什麼樣子。一個跟我打拳擊,一個跟我打太極,並不會因為當時流出的感恩的淚而做出什麼改變。
而《你好,李煥英》之所以能感動了許多孩子,更多的是因為電影中的李煥英是一個對孩子近乎於溺愛的母親,她不會像大部分母親一樣在孩子犯錯、不努力時去苛責孩子,反而會在孩子拉到褲子裏時還誇孩子聰明,孩子通知書造假都能原諒甚至是安慰孩子,她的一生都是為了孩子,這樣的母親會讓看電影的那些孩子們羨慕,同時想到總是責罵和嘮叨自己的母親,孩子們是因為賈玲母親無私的愛而感動,回頭看看自己的媽媽,總是嫌棄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總是盯着自己的缺點不放,孩子更希望母親向賈玲媽學習,卻不曾想自己的媽媽看了卻以為受教育的應該是自己,媽媽感嘆咋就沒生出賈玲這樣爭氣的孩子,而孩子卻又感嘆自己的媽媽咋就不能跟賈玲媽那樣寬容慈祥………
在別人的孩子和別人的媽是不同視角下的樣板,《你好,李煥英》就是別人的孩子的最好樣板。
在你要求孩子的同時,孩子也在要求你。
《你好,李煥英》也實在沒有什麼深刻的教育意義,圖個樂呵看一看還是很不錯的,但如果想讓孩子從這部電影裏感悟親情的傳大和寶貴,顯然是一種奢望,這部電影本身也不是奔着有思想內涵和教育意義的目的去的,它就是一部符合大眾情感需要的商業片。
很多母親其實忽略了一點,你在要求孩子的時候,其實孩子也在心裏默默地為你打分,他們也想要求你,只不過他們的聲音太微弱,他們因為完全依賴於父母生活而失去了部分話語權。
閨蜜前段時間因為兒子不夠努力而煩心,她找我列舉了她兒子若干缺點,並列舉了她的親朋好友中比他兒子優秀的孩子,我問了她一個問題:你十八九歲時在幹什麼?
她:我已經參加工作了啊!
我:十七八歲正是讀書的年齡,你為什麼不選擇繼續讀書呢?
她:我學習不好唄。
我:為什麼學習不好?是學不會嗎?
她:貪玩兒。
我:所以你有什麼理由去責怪你兒子呢?很多路是要走出來才能學會經驗,學會取捨。當你要求孩子如何努力時,你努力了嗎?在你要求孩子的時候,孩子如果也要求你呢?你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很優秀,想讓他加倍努力以達到你理想中的樣子,可知道如果孩子反過來要求你,你又做到了幾分?
《你好,李煥英》歌頌的是母親無私的愛,但如果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母親,如果養的是兒子,那大概率會是一個結果——慈母多敗兒。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長效的行為,孩子的行為絕不是靠一部電影就能改變的,是要靠一點一滴的滲透式教育陪伴孩子成長,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於磕絆中令孩子感悟親情,感悟人生的種種,靠一部電影和一場演講也只能在當時起到一些撫慰作用,況且《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本身也沒有揹負什麼情懷和説教意義,不過是一部生活化的喜劇,大家看了樂呵樂呵,想改變孩子的思想行為,遠不是一部電影能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