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華大學退休教授:往“死”管孩子這3點,將來想不成才都難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健康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贏得生前身後名”都體現我們的人生理想與抱負,現在我們每家都只有一個寶寶,希望孩子可以成才,出人頭地,而能夠脱穎而出的,都是家庭教育成功的。

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們不變的研究課題,是每個人成長的經歷,也是撫育下一代必備的課程。


大數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從懂事或者説從入學開始,小的時候不需要管教,就是要快樂成長,其實這樣的看法是不對的,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十二歲定終生。”

一位清華退休的老教授説:“孩子的臭毛病都是家長慣出來的,往死關注孩子這3點,孩子想不成才都難。”


管住孩子的嘴,不僅是管住孩子別吃垃圾食品,尤其要管住孩子“説話”,教會孩子“好好説話”,都説“童言無忌,孩子小不懂事,”

有一次,朋友幾家一起聚會,其中的一個孩子説:“這個菜好難吃啊,我最不喜歡吃魚了。”這讓請客的朋友很是尷尬,説:“沒關係,你喜歡吃什麼,咱們再點。”


這個小朋友話語一出,他的父母馬上紅了臉,非常不好意思的道歉,説不用點了,並且指正了孩子這樣説話非常不禮貌要求孩子道歉。

但是孩子的情商就是要從小培養,讓孩子學會在合適的場合説恰當的話。如果孩子對大人或者公眾的場合説了沒禮貌或者讓大家都尷尬的話,要及時糾正。


孩子從小的語言習慣如果養成,長大了很難改變。溝通表達對一個人的生活,學習,社交,工作都有很大的影響,善於溝通交際的人,會有更多的機會,更容易獲得成功。


有句話叫“人心不足蛇吞象,慾壑難填”,一個人如果貪得無厭,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可以不擇手段,就像“貪官”一樣,有大好前程,卻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如果我們隨時滿足孩子的一切慾望,孩子會變得急躁,以自我為中心,想要什麼有什麼,孩子也不會珍惜。


所以從小管住孩子的慾望很重要,讓孩子知道任何東西得來都是不容易的,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學會取捨,儘管我們有條件滿足孩子的一切慾望,但是輕易得來的東西不會被珍惜。

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説:“天才,首先是具備專注力”

李玫瑾教授説:“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專注力。”

牛頓經常在實驗室好幾天才出來,把自己的手錶當成雞蛋煮,朋友都吃完飯走了,他出來看到剩飯的桌子説:“我還以為我沒吃飯,原來已經吃過了,”就又回到實驗室繼續做實驗。


我們看課堂上為什麼同一個老師,同樣的上課時間卻有不一樣的成績,有的學生上課眼睛裏只有老師講的知識點,而有的同學關注的就多了,甚至窗外的小鳥都記得。所以有了“學渣與學霸”的區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從小模仿的對象,言傳身教,而身教重於言傳,想孩子成才有規矩,嘴巴甜,父母首先也要做到,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在家裏經常使用禮貌用語,減少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多進行親子溝通交流等。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