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關於祖國的一場討論
我的小孩9歲多,正是懵懂的年齡,好問為什麼。近日和我作了一場關於“祖國”的討論,觸發了我的很多思考。茲錄如下,不妥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祖國到底是什麼?是我們祖輩居住的國度
“我們學校每週一都要唱國歌、升國旗,前不久我還學了一首歌,叫《我和我的祖國》。可是祖國到底是什麼呢?”孩子天真的一問,還真讓我怔了一下。雖然我生於斯、長於斯,也經常講、經常唱,但要明明白白講清楚“祖國到底是什麼”,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祖國就是自己的國家。”這可不是我隨便亂答,而是《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儘管我覺得這個解釋太簡約、太抽象,也沒有怎麼講清楚。
“可是,那些移民到國外居住的華僑,他們的祖國是不是也是中國呢?”孩子開始刨根究底。
我有些蒙了:是啊,如果按這個解釋,“自己的國家”,這些華僑的祖國是現今所在的國家,還是他們曾經所在的國家,或者祖輩居住的國家呢?
我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從構詞法的角度給孩子剖析:“‘祖’,就是我們的祖先、祖輩,就是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國’,最早的字形是一個‘或’:中間的‘口’字,很多書上講表示人口,我更傾向於表示一塊地盤範圍;下面的‘一’橫,有的書上説表示土地,有的書上説是‘止’的簡化,表示人;右邊的‘戈’字是打仗用的武器,合起來就是一塊我們賴以生存的、需要誓死捍衞的地盤。在古代,這個地盤很不穩固,一會兒被這個人佔有,一會兒被另外一個人佔有,後來古人就將它用以表達‘或許’‘或者’意思的‘或’;再在‘或’的外面加一個表示地盤範圍的方框來表示‘國’。其基本含義,我覺得還是一塊我們賴以生存的、需要誓死捍衞的地盤。這個‘國’字後面簡化為‘國’字。”
我一邊講,一邊給孩子在紙上畫:“如果按照古人造詞的原意來講,祖國不僅僅是我們現在所身處的國家,而且是我們祖輩居住的國家。就像一棵大樹,我們是樹上的一片葉子,而祖輩就是樹根,祖國就是樹根所在的土地。不論這片葉子是在樹上,還是飄落在了其他地方,但是他們的根仍然在那片土地上。”
“曾經有一首歌唱遍大江南北,歌名叫《我的中國心》,歌中這樣唱道:‘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流在心裏的血,澎湃着中華的聲音,就算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華僑都沒有忘記自己仍然是中國人,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是誰、自己的祖先在哪裏。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支持着祖國的建設和發展。比如,陳嘉庚和王兆松、王俏雲父女的故事……”
祖國是“母親”,也是“父親”
“為什麼我們總是把祖國比作母親呢?”孩子眨了眨眼睛問道。
“這是一個類比。因為祖國就像母親一樣,哺育我們,培養我們,給我們吃的、穿的、住的,也教給我們知識、文化、技能。”我比劃着給孩子解釋道,“我們幸福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就好比安詳地躺在母親的懷抱。我們和祖國的關係,就應該像和母親的關係一樣,要知恩、感恩、報恩……”
“爸爸,我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把祖國比作母親,而不是比作父親呢?爸爸媽媽都養育了我們呀!”孩子忍不住打斷了我。
“嗯,是的,爸爸媽媽都養育了我們,祖國既像媽媽,也像爸爸。”我停頓了一下,繼續道,“據説德國人就把祖國比作父親。還有的把祖國比作一個大家庭,有爸爸媽媽,還有兄弟姐妹。有首歌唱的就是‘我們都有一個家, 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家裏盤着兩條龍, 是長江與黃河呀,還有珠穆朗瑪峯兒,是最高山坡……’還有一首歌叫《國家》,歌詞寫的是‘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所以,祖國是母親還是父親,或者是其他什麼,都是一個比喻,就看怎麼更貼切。在爸爸看來,祖國是母親,也是父親,既有温柔體貼的一面,也有粗獷豪邁的一面。祖國是偉大的象徵,是堅強的象徵,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史,更像是温文爾雅、博學多才的父親母親……”
如果自己的國家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不足,更需要我們去建設、改變、完善
“為什麼有的人要選擇出國,還要加入其他國家的國籍,變成外國人呢?難道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祖國嗎?”孩子又拋出了一個疑惑。
“爸爸不反對出國,甚至鼓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走出去開開眼界、學習學習。只有經過對比,才能看到我們的長項和短處,從而取長補短,更好地提升、完善自己。盲目排外、閉關鎖國,就會鬧出‘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笑話來!”趁此機會,我給孩子講了一下有關“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故事。
“儘管從世界人口和資源分配的角度看,存在很大的不平衡,適當地移民有助於整個世界的均衡發展。”我撫摸了一下孩子的頭,“但是,除非非常特殊的情況,爸爸是不主張移民成為外國人的。姑且不説現在中國發展得非常快、非常好,讓其他很多國家的人都非常羨慕,就算是倒回去幾十上百年,中國千瘡百孔、滿目瘡痍、飢寒交迫,包括錢學森等一大批有識之士,還都放棄了國外的優厚條件,想方設法回到祖國。他們為的就是要建設好自己的國家,這樣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子孫後代。因為這裏才是他們的家,是他們的根。”
“中國有句俗話:‘好狗不棄家貧,孝兒不嫌母醜。’我們能不能因為自己的媽媽沒有別的女人漂亮,就不認自己的媽媽而管漂亮的女人叫媽媽呢?”看着孩子搖了搖頭,我繼續説,“是啊,我們沒法選擇自己的祖國,就像我們沒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一樣。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國家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不足,更需要像我們的先輩那樣去建設、改變、完善,而不是去指責、逃避、嫌棄。哪怕每個人只有一點點微薄的力量,但匯聚起來就會成為一股磅礴的力量,推動國家更好更快地發展,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擔當和責任!”
集體主義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愛國主義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
“我們看電影,裏面有很多仁人志士,為了祖國的利益和發展,拋頭顱、灑熱血,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捨棄!”回想起革命先輩的種種事蹟,我不禁熱淚盈眶。
“是真的嗎?這些人好偉大喲!”孩子豎起了大拇指。
“當然是真的。但這種看似偉大的行為,其實也是動物的一種本能。如果爸爸生在那個時代,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去參軍打仗、保家衞國!”我挺了挺身子。
“動物的一種本能?”孩子有些驚訝和疑惑。
“是的。”我握了握孩子的手,“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南美洲的一個山坡上的草叢突然起火,無數螞蟻被熊熊大火逼得節節後退。隨着火的包圍圈越來越小,眼看無路可走的時候,卻見螞蟻們迅速聚攏在一起,一圈一圈緊緊抱成一團,形成一個‘圓球’,滾動着衝向火海。儘管‘蟻球’很快被燒成了‘火球’,在外圍的螞蟻基本都被燒死了,但卻保護了裏面更多的螞蟻活了下來。這應該是動物,特別是羣居動物,在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集體主義意識的本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整個族羣的延續,否則就會被淘汰掉。大雁遠行,羣狼作戰,都是動物集體主義本能的體現,遇到危急時刻更是如此。”
“那電視裏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漢奸、賣國賊呢?”小孩若有所思地問。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更何況我們有十幾億人口。”我嘆了一口氣説,“任何族羣都有敗類!那些漢奸、賣國賊,就是經受不住各種誘惑和壓力的考驗,為了自己苟且偷生或物質享受,泯滅了自己的良知,忘記了自己的祖宗,也不替自己的子孫後代着想。所以爸爸最瞧不起、也最痛恨這種人,連一些動物都不如!”
“古人有很多詩詞,都是飽含愛國深情的,比如‘位卑未敢忘憂國’、‘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等。”我説,“愛國主義其實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孫中山先生就講過:‘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教育家陶行知也説,‘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為什麼?李大釗先生用一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國人無愛國心者,其國恆亡。’”
“其他國家的人呢?”小孩還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每個人都應該熱愛自己的國家,建設好自己的國家。其他國家的人也都一樣。”我拿了一本《中外名人名言》翻起來,“你看,拿破崙説,人類最高的道德是什麼?那就是愛國之心。亞里士多德認為,最大的榮譽是保衞祖國的榮譽。莎士比亞講,我重視祖國的利益,甚於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愛的兒女。海涅也講,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當然的事。別林斯基還説,誰不屬於自己的祖國,那麼他也就不屬於人類……”
來源:七一網 七一客户端
編輯:陳一豪 董莎莎 曾 媛 唐浚中
你“在看”我嗎?
【來源:七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