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過後濕氣大,快用“入春第一米”,把濕氣“洗”出去!

雨水過後濕氣大,快用“入春第一米”,把濕氣“洗”出去!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着雨水節氣的到來,冬雪漸成春雨,往日的乾燥漸漸被潮濕所取代。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漸盛的濕氣雖然會讓我們的體感更加舒適,但過盛的濕氣也會引起人體不適。

《黃帝內經》中説“濕氣通於脾”,所以,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濕。

最簡單的健脾祛濕的辦法便是食療。

雨水過後濕氣大,快用“入春第一米”,把濕氣“洗”出去!

自測濕邪

受濕邪侵犯者,常見以下幾種症狀,大家可自檢一下:

    看舌頭:舌頭胖大,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
    看大便:大便溏爛,黏滯不爽,馬桶難衝乾淨。
    看身材:一般來説,“肥人多濕”。
    看精神狀態:中醫認為“因於濕,首如裹”。病人會覺得頭腦昏沉,身體困重,彷彿被厚衣包裹一般,整個人懶洋洋的,不願意活動。
    看皮疹形態:腫脹、糜爛、滲出明顯。
    看瘙癢部位:濕氣重濁,易侵犯人體下部。瘙癢多發於陰囊、小腿、腳部。
如果身體上出現了以上的症狀,雨水節氣就需要注意祛濕了。
入春除濕第一米
如果説哪種食材除濕效果最好,那一定非芡實不可!
芡實又名“雞頭米”,藥食同源,為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種仁,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
雨水過後濕氣大,快用“入春第一米”,把濕氣“洗”出去!
由於芡實本來就長在水裏,所以,特別能“化水”,且它味道甘淡可口,不礙脾胃運化,在使用時不需要像薏米那樣辨清寒熱體質,更為方便。
對於冬春季因滋補不當、過食油膩導致體內生濕者,吃它正合適。
而之所以稱之為“入春第一米”,則與它補腎健脾的功效分不開。
其實,芡實入藥的歷史已經很久遠了,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將其列為上品。
中醫認為,芡實性平,味甘、澀,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瀉、利水滲濕、補中益氣、滋補強壯之功效。
在補腎方面,芡實主要適用於小便頻數、腰膝痠軟、遺精早泄、小兒遺尿、老人夜尿多等情況,可幫助腎氣固攝。
在健脾胃方面,芡實一來可以加強脾胃的消化能力,提高脾胃功能,二來能緩解脾虛,調理因此造成的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
雨水過後濕氣大,快用“入春第一米”,把濕氣“洗”出去!
而據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芡實中含有碳水化物、氨基酸,還有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以及甾醇類、黃酮類化合物,這使得芡實具有了抗氧化、抗疲勞、抗心肌缺血、降血糖和抑菌等功效,尤其在延緩衰老、改善學習方面作用更為突出。
故芡實可謂是“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佳品。
芡實怎麼吃
芡實的用途廣泛,可炒可蒸可煮,還可以打粉做糊或者做糕點。
芡實核桃糊
【材料】
芡實粉、山藥粉各30g,核桃肉20g,紅棗3枚。
【做法】
1、將核桃肉打碎,紅棗去核備用。
2、芡實粉、山藥粉加水適量,打糊,置於火上邊煮邊攪拌,再入核桃肉、紅棗肉,煮熟成糊狀,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
滋補脾腎,固澀精氣,強身健體。一般人均可食用,尤適合體弱小兒及體虛老人。
芡實蓮子薏苡仁湯
【材料】
排骨500克,蓮子20克,芡實30克,薏苡仁30克,陳皮5克,姜1塊。
【做法】
1、先把芡實、蓮子、薏苡仁放在清水裏浸泡清洗,把排骨剁成小塊,水開之後,焯一下。
2、然後把排骨、芡實、蓮子、薏苡仁、陳皮和姜全倒進砂鍋裏,用大火煮開。
3、煮開之後,改用小火燉兩個小時,最後加點鹽以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益腎,醒脾行氣開胃。
【材料】
芡實30g,鯽魚1~2條,豆腐300g、生薑數片、芫荽一小把、精鹽和油適量。
【做法】
1、芡實同樣提前泡發,豆腐切塊,鯽魚則去腮及內臟,刮鱗洗淨,用適量的鹽先醃下。
2、熱鍋放油,先加入薑片爆香(可去味),再放入鯽魚煎至兩面金黃,加入適量水再倒入芡實。
3、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熬,熬至湯呈奶白色,倒入豆腐,最後撒上切段的芫荽,用鹽調味即可。
鯽魚有利水化濕的功效,如果是脾胃偏於虛寒或寒濕較重的,可多加些薑片或加入胡椒。
雨水過後濕氣大,快用“入春第一米”,把濕氣“洗”出去!
【材料】
新鮮芡實60克,荷蘭豆120克,胡蘿蔔1根,蓮藕120克,嫩荷葉尖3根,鮮荷花瓣適量。油、鹽、蒜蓉各適量。
【做法】
1、先將新鮮芡實同上述材料一起洗淨。荷蘭豆去絲,切菱刀塊;胡蘿蔔去皮,切丁;蓮藕去皮,切丁,泡水備用;嫩荷葉尖切小段,焯水後備用。
2、坐鍋,加入冷水,倒入蓮藕、胡蘿蔔,煮開後,加入荷蘭豆再煮30秒,撈出控水。
3、鍋中倒入適量油,油温六成時下蒜蓉,煸香,先下荷葉,稍翻炒後倒入剩餘食材,大火翻炒2分鐘左右出鍋。荷花瓣沿盤邊擺放,食材盛入花瓣中央,色香味俱佳。
【功效】
開胃生津、消暑清心。
適合於胃口不開、津虧口渴、睏倦身乏、燥熱心煩的人羣食用。
【材料】
芡實15克,白扁豆15克,山藥15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
【做法】
1、芡實、白扁豆洗淨,放入水中浸泡2小時,山藥去皮切片。
2、鍋中倒入適量水,放入芡實、白扁豆、山藥、粳米共同煮成粥。粥成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氣、補虛健體。
可作為體弱老年人、先天不足小兒以及胃腸道手術者恢復期的食療調養。
雨水過後濕氣大,快用“入春第一米”,把濕氣“洗”出去!
【材料】
芡實30克,桂圓肉12克,銀耳半朵,枸杞子6粒。
【做法】
1、芡實浸泡1小時以上,洗淨備用。將銀耳用冷水泡發,去除黃蒂,撕碎。桂圓肉、枸杞稍泡軟,洗淨備用。
2、將芡實、桂圓肉、銀耳入鍋,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5~2小時。
3、關火前10分鐘加入適量冰糖。關火後撒入枸杞子做點綴,燜一下即可。
【功用】
健脾養血、益陰生津。
適合於具有面色少華、口乾口渴、心煩失眠等津虧血虛的人羣食用。
芡實麪餅
【材料】
芡實60克,茯苓粉60克,麪粉300克,酵母3克,白糖、白芝麻適量,水。
【做法】
1、芡實洗淨,加水沒過芡實,放入蒸鍋大火蒸25分鐘放入攪拌機,加入一點水,把芡實攪拌成泥狀。
2、在攪拌好的芡實泥中加入麪粉和茯苓粉,加入酵母、一勺白糖,揉成麪糰,讓麪糰發酵到兩倍大。
3、把麪糰分成一個個小劑子搓圓後放入鋪滿芝麻的容器裏滾上芝麻,用手把麪糰摁扁。
4、放入平底鍋小火兩面各煎15分鐘。
【功用】
補益脾腎、除濕止瀉。
適用於脾虛濕阻、大便溏軟的人羣食用。

責任編輯丨馬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63 字。

轉載請註明: 雨水過後濕氣大,快用“入春第一米”,把濕氣“洗”出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