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父母真的挺辛苦的,自己的童年是被放養大的。輪到如今有孩子了,卻是空前的需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
周圍越來越多的“關鍵期”、“起跑線”的聲音,一個普通的新手父母,真的很難不焦慮。
早教就是一個例子,上吧,會不會是智商税?而且費用高昂還要擔心跑路了;不上吧,都説3歲前是黃金時期,而且周圍那麼多人都上了,會不會錯過孩子的發展機會? 兒童教育到底哪些是我們應當真正重視的?
這個問題在我孩子剛出生的一段時間,我也糾結過。隨着一天天的帶養、各種書籍閲讀和思考,今天我有了更多體會,這裏和大家分享。
0-3歲,技能發展並不重要
最近讀到的《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提到了很多與早期發展相關的研究結論。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第4版)》是在美國及世界各地被廣泛使用的大學本科和研究生教科書,是發展心理學教學中最權威的教材之一,同時也是發展心理學研究領域引用率極高的著作。
“無論父母的經濟條件如何,一個有條理、刺激豐富的物質環境以及父母的鼓勵、參與和情感投入,都有助於0-3歲的孩子語言和智力的發展”。(Espy,Molfese&DiLalla;,2001;Klebanov et al.,1998;Roberts,Burchinal&Durham;,1999)
書中早早就給出了答案,有益於孩子智力發展的是有條理、刺激豐富的環境、父母的支持與鼓勵,父母的參與和情感投入,不是早教課。
“費用高昂的早期學習中心,用字母和數字卡片訓練嬰兒,對稍大的學步兒童,開設的閲讀、數學、科學、美術、音樂等等。
沒有證據表明這種做法可以培養更聰明的“超級寶寶”。
相反,給嬰兒呈現那些他們還沒做好接受準備的刺激,會導致他們退縮,從而削弱他們的學習興趣。
沒有證據表明在生命的前幾年存在着技能發展的關鍵期,如閲讀、音樂表演或體操,這些技能取決於大量的訓練(Bruer,1999)
父母對嬰兒和學步兒談話的多少非常重要,它對早期語言進步影響很大,言語能力反過來又可以預測小學時的智力和學習成績(Hart & Risley,1995)
研究者認為,過度的早期學習會傷害大腦,損害神經迴路,減弱大腦對日常經驗的敏感性,而這些經驗是健康生命開端所必需的。
綜上,如果早教指的是用字母和數字卡片等這類訓練是無用的。但是如果早教指的是親子共讀、遊戲等等,早教當然是有用,但不是去早教機構才叫早教。
親子閲讀、語言啓蒙等被廣泛關注的早教內容今天,下面我想分享一些可能會被忽視的但是被證明對兒童發展有益的經驗。
真正有效的經驗
1
新生兒多趴
讓嬰兒體驗俯趴很重要。因此,在白天,應該多讓孩子練習“俯趴”,以促進嬰兒的整體發展。
他們抬頭時頸部和脊背上方的肌肉就能得到加強。嬰兒滾動、坐起和爬動時都需要使用這些肌肉。藉助這些部位的發達肌肉,嬰兒就能轉動頭部,觀察周圍的情況,從周遭環境中獲得不同的感受。“肚皮時間”能幫助嬰兒獲得更強的頸、背部肌肉及更多的認知角度,從而促進他們身體和大腦的發展。
●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多多安排俯趴尤其重要。
2
積極採取跨越身體中線的活動
很多動作都需要交替使用左右腦。爬行、走路、跑步、攀爬、跳躍、騎自行車等,都需要協調地交替運用左右兩側的肢體。
大腦左半球控制着右側的腿、胳膊和手,而大腦右半球則控制着左側的腿、胳膊和手。當左右肢的交替運用跨越了虛擬的身體中分線——中線(Midline)——時,大腦兩個半球之間就會持續地交換信息。還能增強溝通大腦左右半球的胼胝體的功能。
●為幼兒營造大量在地板上活動的機會。這些活動不僅應包括爬行,還應包含滾動和四處移動探索等;
●遊戲活動中安排更多能鍛鍊身體協調能力的運動。例如,在玩“我説你做”的遊戲時,可以讓孩子做出將雙手交叉於胸前或用雙手交叉觸碰膝蓋等動作;
●跑步、攀爬、跳躍、扭扭車、滑板車、騎自行車等。
3
足夠的安全感和愛
有的環境會導致處於其中的人產生某些消極的性格特徵,例如,極端暴力傾向。而另外的成長環境,如慈愛、穩定的成長環境,則有助於讓人形成更好的自控能力。
1歲前的小孩子醒來的時間是非常短的,所以要多擁抱他,因為肌膚接觸是傳遞愛,讓孩子感受安全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問我最好的早教在哪裏,是在温暖的家裏,微笑的爸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3歲以前,主要是傳遞愛和安全感。
●平時給孩子更多的擁抱,更多笑容;
●給予孩子關懷和照料,讓孩子感到被愛;
●和孩子對話、唱歌、講故事、一起玩;
●對孩子的需求做到迅速、積極回應;
4
日常、豐富的刺激
大腦具有尋求新奇之物的傾向。在探索環境時,人類會將新物件、新事情、新人、新經驗、新感覺置於優先地位。受到周圍環境刺激的神經元會形成更多的突觸,建立起更精細複雜的交流系統。而很少受到刺激的神經元將會喪失突觸。
嬰兒會把一切東西都放進嘴裏嘗一嘗。他們通過把不同的物品放進嘴裏或握在手裏來體驗這些物品的大小和形狀。嬰兒的大腦會將視覺、聽覺、觸覺和味覺等不同信息綜合起來形成對物品的具體印象。
一項研究追蹤了0-3歲半之間從羅馬尼亞孤兒院轉到被應該家庭收養的孩子。發現,雖然有些嬰兒獲得了充足的營養,但早期刺激的缺乏導致了孩子認知貧乏,損傷了孩子的大腦。
類似的研究也表明,把嬰兒放在刺激缺乏的福利機構6個月到2年,會永久地阻礙各方面的心理發展。
●父母對孩子温柔的撫摸、擁抱和語言交流;
●經常去户外接觸各種各樣的環境,買菜買水果,逛超市,公園、遊樂場、展覽館,甚至旅行;
●儘量讓寶寶們到户外享受陽光和新鮮空氣,雨天、颳風也可以讓孩子看看;
●帶寶寶看看花草樹木,飛鳥蟲魚,帶他們認識自然界中形形色色;
5
注重精細動作發展
精細動作主要是指手的動作,也稱為小肌肉動作,憑藉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小肌肉羣的運動,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本質,是手-眼-腦的協調能力。
對於兒童而言,他們面臨多種發展任務(如取物、寫字、畫畫等),精細動作能力是這些活動的重要基礎,也是評價孩子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
除了各種玩具,其實日常生活也有很多可鍛鍊的事項:
●7、8個月開始每天給孩子提供手指食物;;
●1歲左右開始訓練孩子自主進食,也非常鍛鍊孩子精細動作;;
●讓孩子剝橘子、剝豆子、剝水煮雞蛋;;
●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學會自己扣衣服釦子、穿脱鞋子等;
6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也叫“注意力”,是指人對某一事物或活動極為專心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一項「和學習關聯特別緊密」的能力。坐得下來,聽得進去,記得清楚,能為孩子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特別好的基礎。
對大腦來説,更為集中的注意力又能帶來更強的記憶力。
●通過眼神接觸來獲得嬰兒的注意。嬰兒需要認識到你正有意識地與他交流。而眼神接觸能清晰地向他傳達這一信息;
●眼神接觸沒有問題之後,將你想讓嬰兒注意的圖畫或物件指給他看。“同視(Shared gaze)”這一術語指的是你和孩子同時注視同一件物體的行為。在你將與孩子最初的眼神接觸轉換為兩人“同視”一件物品的過程中,熱情同樣十分關鍵。;
●變換唸書或説話的節奏也有助於孩子維持記憶力,利用聲調、面部表情和手勢強化你要表達的言語和概念。;
●讓孩子感受到你對某一話題的強烈興趣。更重要的,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明白你很看重某些事物的價值,這樣你的感覺就會“傳染”給孩子;
●孩子的注意力週期會隨訓練和年齡的增長而延長。所以,如果一開始孩子無法像你期待的那樣長時間集中精神,也不要灰心。你不需要以犧牲你與孩子的樂趣為代價來向前趕。這樣,較短的注意力週期才會逐漸擴展為越來越久的樂趣。
7
鼓勵孩子多觸摸獲得日常經驗
活在一個什麼都“不許碰”的世界裏或許能為孩子帶來片刻的規矩,也確實能讓他更安全一些,但在更多時候,這隻會剝奪孩子通過觸摸學習新經驗的機會。而且觸摸往往是學習這些新經驗的最佳方式。
如果孩子體驗過什麼叫“熱水”,現在又體驗到了從烘乾器上取下的毛巾的温暖,他就會迅速地把“熱”的概念從熱水擴展到熱毛巾上。孩子對“熱”這一概念的擴充就得到了確認。
讓嬰兒體驗有鮮明對比性的事物是啓發嬰兒以這一方式擴充已有概念的好方法。
●每天做撿拾玩具、收拾衣物及清洗餐具等日常活動時,可以讓孩子通過觸摸不同的物體表面體驗凸凹與平順、粗糙與柔軟、粘稠與光滑等不同感覺;
●教孩子認識表示這些感覺的詞彙。孩子們會將這些詞彙與自己的感覺聯繫起來。這種聯繫正是孩子形成概念化思維的開始;
●嬰兒瞭解新事物的過程中,應允許嬰兒在有人看護的前提下自由接觸和探索周圍的事物及環境。向他們解釋各種事物的異同。從簡單的對比開始,教他們辨別不同的概念,例如,將“凹凸不平”與“非常平滑”相比較;;
●當孩子閲讀的能力更為完善時,可以向他們補充更多與情感有關的、富有對比性的概念,如悶悶不樂與喜氣洋洋,嚴厲與温柔等。羅列有對比性的概念對學齡前兒童而言既有趣又有挑戰性。而孩子很早就會開始通過觸摸來形成這些概念。
8
多説!多説!多説!
兒童心理學家貝蒂·哈特(Betty Hart)與託德·萊斯利(Todd Risley)通過研究表明,
父母與孩子談話時所使用的詞彙量大致能反映出他們的社會和經濟地位: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家庭使用的平均詞彙量為616個單詞,普通工薪階層的家庭是1251個單詞,擁有較高職業地位的家庭使用的詞彙超過2153個單詞。當研究者進一步考察父母所用的詞彙量與孩子的智商發展水平的聯繫時,他們發現二者直接相關。
拋開社會經濟因素之外,如果低收入家庭的父母能儘可能多地向孩子描述他的日常生活,並大量使用描述性的、有趣而正面的詞彙與孩子交流,那麼孩子可能會因掌握的詞彙較多而獲得更高的智商。
0~3歲,嬰兒所聽到的詞彙的數量對他以後的智商分數有直接影響。研究表明,對嬰兒説話及為他閲讀能顯著提高孩子的智商水平
●有意識地為孩子營造一個語言信息豐富的環境。詞彙量的增加對孩子上學時及畢業後的閲讀理解能力和概念化思維能力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通過遊戲和各種趣味性手段鼓勵孩子學習和使用新詞彙;
●在做日常家務的時候,我們邊做邊給寶寶描述和講解我們在做什麼。其實,從出生開始,我們就可以用語言不斷告訴小寶寶這是什麼,在做什麼。
9
大聲朗讀培養概念化思維
為孩子閲讀能讓他在認識新詞彙的同時又鞏固熟悉的概念。一本書就能為孩子提供大量思考和説話的素材!
關於如何親子閲讀,我也寫過大量的攻略:
●每天陪孩子讀書。為了做到這一點,你首先應設定較短的閲讀時間。之後可以逐漸增加閲讀時間的頻率和長度;
●同孩子分享閲讀的想法和感受。有的兒童書籍幾乎沒什麼文字,但仍然有很豐富的概念。這些概念通常是以圖片和插畫的形式介紹的。在閲讀這類在閲讀這類書籍時,要儘可能地多説;
●問孩子問題也很重要。讓孩子指出你所講的內容的要點。當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進一步發展後,請他説説故事的內容或走向。在孩子學習新詞時,請一邊將事物或人的名稱指給他看,一邊念給他聽。這一點非常關鍵。
以上提到的9點養育經驗建議,是我讀到的各種育兒書基本都會反覆提到的,有一些很重要也容易被忽略。當然,這並不是我們育兒的全部。
對於沒有太多精力和時間的父母,好的早教機構是家庭教育有益的補充,但要確保找到好的機構,壞的教育比不教育還壞。
好的早教也不是隻有通過早教機構才能獲得,只要父母有心,花時間,更好的早教其實就在我們日常生活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