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孩子做這件事,一個暑假就“毀”了

現如今到處都充斥着短視頻,人們似乎也都習慣了刷短視頻來打發時間。

平時孩子們忙着上學,除了上網課,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並沒有那麼多。可眼下暑假將至,孩子們有大量空閒時間去刷短視頻。

如果周圍父母或親朋好友也有刷短視頻的習慣,那孩子很可能長時間“浸泡”在短視頻的環境裏,想不被影響都難。

雖然刷短視頻也許能讓孩子安靜地待著,但即便如此,小編還是想在此提醒並呼籲——不要放任孩子刷短視頻。

原因除了顯而易見的浪費時間外,最重要的一點,其實被很多家長都忽略了:

長時間接觸短視頻,會對大腦運行機制和學習習慣的養成產生很大的影響。

尤其對於還沒有形成深度閲讀的習慣和能力的孩子來説,他們很容易對短視頻的短暫刺激上癮,從而很難進行深度的、枯燥的閲讀訓練,説白了就是:

沒心思也沒能力靜下心來學習了。

謹防孩子沉浸於“低級快樂”

曾經有一個話題 #低級快樂正在拖垮你# 上了熱搜,一時間引起熱議。

有網友表示:“要多讀書、學習,追求高級快樂!”

也有網友反對:“快樂也有高低之分嗎?快樂也有鄙視鏈嗎?”

沒錯,快樂確實有高級和低級之分。

低級的快樂,通過放縱就可獲得;

高級的快樂,通過自律方可獲得;

而頂級的快樂,煎熬後才可獲得。

許多人都有過這種感受:“短視頻一刷就停不下來!”

為什麼刷短視頻會讓人有這種“欲罷不能”“根本停不下來”的感覺呢?

這涉及到心理學上一個有趣的知識:嗑瓜子效應。

從本質上來講,刷短視頻和嗑瓜子一樣,都是典型的“即時滿足”行為:

一次嗑瓜子的行為,立即會帶來一顆瓜子肉;短視頻軟件上下滑一滑,就能立即獲取一條新的短視頻、獲取新的快樂。

而這些“停不下來”的快樂都是怎麼來的:

1

內容直白搞笑不費腦

短視頻呈現的內容大多直白、搞笑、不費腦,都是直奔主題迅速刺激觀眾,沒有深度的思考,讓人眼花繚亂停不下來。

2

有節奏動感的“洗腦神曲”加持

短視頻的背景音樂通常節奏動感、曲調明快,帶給觀眾“沉浸式”體驗,讓人不知不覺就刷了一個又一個視頻。

3

內容和表演方式夢幻浮誇

短視頻呈現的內容大多浮誇虛幻,要麼是扮演高富帥,要麼是假扮醜窮,但都是靠着腳本表演,觀眾卻深陷其中。

短視頻打造了一個方便、娛樂的世界,也能給人們帶來放鬆。但是刷完這些視頻,我們又記得什麼呢,除了無盡的空虛,恐怕只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吧……

大人尚且如此,孩子處於成長髮育過程中,自控、自律、判斷力都未成熟,更容易沉迷其中。

成癮的大腦,會越來越排斥學習

大部分痴迷短視頻的孩子,在某種程度都會呈現出“行為上癮”的症狀:

明明知道浪費時間,但就是控制不了無法自拔;

明明已經不碰手機,但一靜下心來滿腦子都是短視頻的畫面;

明明刷的時候精神百倍,但放下手機後就十分沮喪頹廢。

行為上癮和其他上癮一樣,都會讓大腦發生三種變化:脱敏反應、敏化反應和腦前額葉功能退化。

大腦神經在經過有趣的短視頻反覆刺激之後,就會想要一直延續這種“快樂”,久而久之,和吃藥一樣,大腦會逐漸對這種快樂產生“耐受性”,也就是“脱敏反應”。

從前刷2分鐘短視頻大腦就會變得愉悦興奮,但是現在刷1小時也未必能感受到興奮,但你又很渴求這種興奮感,所以只能花更多時間刷短視頻。

敏化反應,是和脱敏反應相反的“症狀”:會對讓人“上癮”的相關事物更敏感,換句話説,一旦習慣了刷短視頻,孩子對其他的事物,比如看書、學習、思考,可能都很難再提起興趣。

而前額葉功能的退化,則表現在對控制衝動的能力退化。甚至由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孩子會出現精神失常、緊張、神經衰弱、抑鬱、無法自控等症狀。

總的來説,沉迷於刷短視頻的“低級快樂”會對孩子們帶來很大危害:

■ 因為對這種快速可得的刺激上癮,孩子會慢慢對現實中那些愉悦感少、付出更高努力的行為,比如學習、閲讀、思考等失去原有的專注和興趣。

■ 沉迷於短暫性的快樂,也會讓孩子失去了深度思考、發展邏輯思維的能力。

■ 在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控制情緒的部分如果得不到良好的發育,也可能存在焦慮症、情緒失控的風險。

抵制“低級快樂”

陪孩子度過有意義的暑期

許多家長曾抱怨:

“為什麼別的孩子自制力那麼好,就我的孩子沉迷手機,痴迷短視頻?”

而這些父母還習慣把矛頭指向短視頻平台、三觀沒有下限的博主,卻很難意識到:孩子痴迷短視頻,也許映射出自己的教育缺失。

如果想讓孩子在暑假遠離“低級快樂”的陷阱,父母一定做好這三點:

帶孩子做延時滿足的事情

和短視頻相反,學習、看書這些行為,鍛鍊的是人的延遲滿足能力。

學習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時間、腦力、耐心,學習成果帶來的成就感,必須要一段時間之後才能見效。

看書也一樣,大段的文字需要靜下心來讀,還需要動用關於內容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才能從中獲得知識和其他美好的感受。

這和輕輕一劃就能獲得有趣內容的小視頻相比,付出的成本更多,但所獲得的快樂質量更高,受益時效也更長久。

因此,父母一定要提前幫孩子制定好學習和閲讀計劃,有意義地度過假期時光。

以身作則,遠離“低級快樂”

孩子小時候缺乏自覺能力,不要指望他能能自覺遠離“低級快樂”。此時就需要父母主動出擊,控制好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6歲之前,父母儘量不要讓孩子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就算是用的話也要刪掉遊戲、短視頻等娛樂APP;

6-12歲,不宜過度打壓,可以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並且嚴肅立下使用規矩,如有違反必須接受處罰;

12-18歲,青春期的孩子一般自我意識較強,父母應該適當管理、酌情引導。

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不過度沉迷於短視頻帶來的“低級快樂”,儘量避免在孩子身邊大聲外放視頻,給孩子提供一個舒適、温馨的環境。

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

孩子沉迷短視頻或者遊戲,可能是他沒有其他有趣的事情可做,需要父母要多帶孩子體驗不同的生活。

李玫瑾教授曾分享過一個案例:

一位爸爸發現上高二的兒子迷上了遊戲,他沒有一味制止,而是帶着兒子在暑假報了一個乒乓球班。

每到週末,爸爸就要求和兒子比賽。結果為了贏爸爸,兒子不得不加倍努力練習,也漸漸擺脱掉了網絡遊戲。

暑假正是培養興趣、豐富閲歷的好時期,父母可以帶孩子學畫畫、學跳舞、去運動、去旅行,甚至去幹幹農活、學學廚藝等等。

當孩子在假期有更多精彩的活動安排後,就不會整天抱着手機了。

科技進步,短視頻盛行,是時代的趨勢,我們不可逆轉。

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那些靠放縱得來的短暫快樂是無用且空虛的,只有歷經磨礪取得的成就才是充實美滿的。

父母要明白科技進步也是把“雙刃劍”,要帶孩子去體驗好的方面,摒棄壞的方面。

這個暑假,讓我們做到“以身作則”和“多多陪伴”,正確引導孩子,做好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吧!

本文部分素材綜合自新東方家庭教育、常青藤爸爸、男孩派等。

來源:首都教育

流程編輯:TF099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10 字。

轉載請註明: 放縱孩子做這件事,一個暑假就“毀”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