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因為自己家孩子,比同齡孩子個子矮,而感到苦悶?
看到別人家孩子,長得又高又壯,而自己家孩子,不是又矮又瘦,就是“小胖墩兒”,每天看着又氣又恨,但自己卻無能為力。
有人説:孩子還小,以後還會長的,那誰誰誰,二十多歲上大學的時候還長了10公分,還有那誰誰誰……
當然,不排除有些孩子“發育晚”,18歲以後還會繼續長高,但這種情況並不多見。我們首先應該懷疑孩子是不是“矮小症”,如果排除了這種病症,那基本上就不需要太擔心了。
目前,我過兒童矮小症併發率約3%,所有矮小人羣中,需要治療的4~15歲患兒,大約有700萬人,但每年真正接受治療的患者,不足3萬名。
這個數據説明了,大多數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矮小症”的危害,或者是對“矮小症”認識不足。
調查現實:90%的矮小症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鬱、內向等心理或行為障礙,未來可能影響到升學、就業和婚姻。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嚴加註意孩子的身高變化,早干預早治療。
如何才能發現孩子是否得了“矮小症”?
1、對照標準身高表
如果你發現自己家孩子,身高明顯低於同齡人,那就要引起重視。
給孩子測量身高時,應該讓孩子不穿鞋子,身體靠牆站直,取腳後跟到頭頂之間的垂直距離。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主要檢測3~15歲的孩子,因為3歲以下的孩子,還處於發育不穩定時期,而且是快速生長期,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15歲以上的孩子,身高基本上趨於穩定,而且就算發現了有問題,治療的難度也會非常大。
2、檢測生長速度
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化差異,生長髮育的曲線速度不同,通過標準數據參考,也會存在誤差。所以,定期檢測孩子的身高變化,觀察生長速度,如果發現孩子低於正常水平,就要懷疑是否存在生長障礙。
0~3歲:是人生中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平均一年長高7釐米;
3~9歲:生長速度相對恆定,平均每年長5釐米左右;
9~15歲:最後的長高階段,平均每年長6釐米左右。
如果你的孩子在某個階段,幾乎一年都沒有增長,説明身體已經出現問題。
3、測孩子的骨齡
骨齡是以兒童青少年骨骺實際發育程度,同標準發育程度進行比較,從而得到的一種發育年齡。
這種檢查需要到醫院去做,檢查方式為“拍片”。如果孩子身材矮小,但骨齡差在兩歲之內,屬於正常範圍;骨齡落後於年齡2歲以上,則認為骨齡異常落後,有可能存在生長障礙,需要儘快帶孩子去兒科內分泌門診。
如果用以上三個方法,都表明孩子發育存在問題,那基本上可以定義為“矮小症”。但是,若孩子的身高生長速度尚在上述範圍內,且第二性徵出現的比較晚,比如女孩14歲後仍未來月經初潮,男孩15歲後睾丸還未發育,説明他們多半是“發育晚”。
哪些原因會導致孩子出現身高問題?
引起孩子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遺傳潛力佔很大一部分因素。人的身高70%~80%取決於遺傳潛力,如果家族中有人身材矮小,那麼下一代患“矮小症”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人體標準身高預測公式(遺傳法則):
男性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釐米)
女性身高=(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釐米)
上述公式大體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遺傳學原則,僅供參考。
其次,母親在孕期的營養,對胎兒的生長至關重要。如果媽媽在懷孕時期有嚴重營養不良,或者患有慢性疾病,都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障礙,使得孩子出生後身高低於正常水平。
最後,就是一些生活中的誤區:
1、盲目補鈣。聽説骨骼生長需要大量的鈣,所以每天堅持讓孩子喝牛奶、吃鈣片,忘了孩子只要正常吃飯,是不會缺鈣的。補鈣多了,會影響其它營養元素吸收,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2、營養過剩。家裏條件好,每天大魚大肉的吃,還給孩子買各種保健品,結果把孩子養成了小胖子,甚至是性早熟。因為營養過剩,導致孩子器官負擔太重,影響生長髮育。
3、不關心孩子情緒。每天批評孩子學習成績差,什麼都不如別人,讓孩子承受很大的壓力。而父母並不知道,壓力過大會導致體內皮質醇身高,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
如果你發現孩子存在“矮小症”的可能,一定要帶孩子去正規醫院進行專業診斷。醫生會根據體格檢查、骨齡測定、內分泌功能檢測,來分析患兒導致矮小症的原因,並且給予科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