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的教育是“無效教育”?別再讓孩子,為你的不自信買單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前段時間忽然火了一個詞,叫做“無效化妝”。它指的是化妝時該化的步驟都化了,但顯現出來的結果卻並不是那麼的盡如人意。

雖然對於化妝這件事情來説,自然是要以自己的審美以及心情來決定,但換成是育兒可就不能那麼隨心了。

同理可得,所謂的無效教育就是父母明明該教導孩子的地方都教導了,但最後的結果不盡不盡人意,甚至有可能適得其反。

而絕大多數的無效教育,起因都是父母的嘮叨。

有多少父母的教育是“無效教育”?別再讓孩子,為你的不自信買單
不信?且看一看這樣的場景你是否覺得熟悉。

母親節那天,小華用攢了很久的錢買了一袋螺絲。因為他知道母親特別喜歡吃螺絲,所以決定親手炒一盤螺絲作為母親節的禮物。他本想瞞着母親偷偷進行,卻不想今日媽媽並沒有出門結果被抓了個正着。

媽媽很生氣他亂花錢的行為,無奈之下小華只能解釋原因。媽媽很是欣慰,不過她擔心孩子從來沒下過廚什麼都不懂,可能會糟蹋東西和傷到自己。

所以從一開始,媽媽就一直他旁邊提醒他。

有多少父母的教育是“無效教育”?別再讓孩子,為你的不自信買單
“要洗得乾淨一點。”

“抽油煙機怎麼不開?”

“記得看着時間,不要焯太久。”

“油怎麼放這麼多?”

“……”

但是媽媽越提醒,小華就越手忙腳亂。最後更是緊張地直接把盛滿螺絲的盤子給摔碎了。

媽媽心疼得很,忙説道:“這得多少錢,怎麼這麼不小心啊!”

小華手足無措地站在一邊,什麼話也不敢説。同時他也不明白,為什麼明明是想讓母親開心的,最後卻讓她那麼生氣。

有多少父母的教育是“無效教育”?別再讓孩子,為你的不自信買單
從心理學上講,一遍遍地重複自己所説的話、所做的動作,這其實不是極度不自信的表現。

就好比臨出門之際要檢查好幾遍燈有沒有關、煤氣有沒有關,就是因為他對對於自己的做事能力和記憶極度的不自信。

而家長對於孩子們的嘮叨,不光是對自己教育能力的不自信,更是對孩子自制能力的不自信。

換句話來説,他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有那麼優秀。

可能有家長會反駁:但是大多數的小孩子就是這樣的啊。一件事情總是反覆説了好幾次都不聽,這能怪他們嘮叨呢?

有多少父母的教育是“無效教育”?別再讓孩子,為你的不自信買單
但你細想一下,從剛一開始你想讓他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是否就已經給他打了標籤。這種標籤對於孩子來説更像是一種心理暗示:我爸爸/媽媽覺得我不行,那我應該確實不行。

心理暗示下多了,最後自然而然成了父母以為的那個樣子。最後的情況就如同案例一樣,明明家長是想讓孩子做的更好,最後卻摔了碗、丟了螺絲,只能責怪孩子:“你看,我早説了你不行,瞎胡鬧什麼?”

另一方面,家長事無鉅細的嘮叨也剝奪了孩子的自主能力,讓他產生了越來越深的依賴。

有多少父母的教育是“無效教育”?別再讓孩子,為你的不自信買單
這一次考試你提醒他帶筆袋帶尺,下一次他就不會自己去想有沒有帶齊。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會提醒他的,他幹嘛要自己記着?

所以拒絕“無效教育”,不僅是給孩子更多的鍛鍊機會,也是在減輕自己的教育負擔。

下次,你不妨試試“一次原則”。所有的事情,我都只提醒你一次。提醒了還做錯,那你必須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比如案例中的那位媽媽,她可以把所有的注意事項先提前都説好,然後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最後的結果,可能會比一直在孩子身邊嘮叨要更有效一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7 字。

轉載請註明: 有多少父母的教育是“無效教育”?別再讓孩子,為你的不自信買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