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趙最近的心情有些不好,自己的孩子已經一歲半了,但依舊只會發出一些比較簡單的音節,平時也很少喊爸爸媽媽,而同事的孩子現在還不到10個月,就已經會叫爸爸媽媽了,自己回家和家人説了一下,想帶孩子儘快去醫院進行檢查,但丈夫和婆婆卻因此有了爭議。
丈夫贊同妻子的觀點,認為可能是孩子某些方面存在問題,甚至和趙女士説自己擔憂孩子的智商問題,身邊常有朋友説越早説話的孩子越聰明。
但婆婆認為“貴人語遲”,現在還不會説話並沒有什麼問題,看孩子平時的表現也不呆滯,看上去還是比較機靈的,晚點説話反而會對智力有益,長大之後會有更大的作為。
但最後在兒子和兒媳的堅持下,也是出於對孩子的關愛下,不管有沒有問題,一家人還是帶着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
針對孩子的智力、聽力等因素進行檢查,孩子自身身體狀況並沒有問題,正常對待就好,可以適當增加對於孩子説話的誘導,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除此之外不需要過多的擔憂和干預,順其自然就好,孩子的語言功能正在不斷的發育之中。
醫生提醒:寶寶説話早晚和智力高低沒有聯繫
對於孩子爸爸以及奶奶在智力上的爭議,其實早就有研究進行了證實,孩子説話的早晚主要和大腦中的語言神經系統有關,但和智力並沒有直接的聯繫,雖然較早的掌握語言會在後期的智力表現以及學習上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但對於孩子説話的早晚也不必過度的擔憂。
孩子的智力主要來源於先天的基因影響以及後天的開發培養,先天情況一般是無法改變的,來源於孩子的父母。
而智力發育期對於大腦的開發和培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孩子的智商,在這期間其實主要做的就是保護大腦的正常發育以及開拓大腦的運作。
智力發育期一般持續到孩子7-8歲左右,這時候對於智商而言,一般已經基本定型。在隨後的時間中,大腦處於一種比較靈活的狀態,因此我國的文化課程教育一般也是從7歲之後才開始學習。
把握智力發育關鍵點
一般情況下,從孩子出生後到三歲之前是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段時間中,孩子的大腦逐漸發育,因此需要補充關鍵的營養元素,其中蛋白質、微量元素、牛磺酸等都是這段時期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一般的母乳和奶粉餵養對此也有一定的保障,同時在孩子稍稍大一些之後,適當增添輔食,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寶寶大腦發育速度逐漸減低之後,我們所要關注的就是孩子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等的開發,但在此期間也不需要過多的干預和訓練,孩子7-14歲之間自然會逐步增加對於大腦的利用和開發,而在3-7歲這一時間段中,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適當增加和孩子的溝通,引導孩子進行一些益智遊戲,如:尋寶遊戲等,一步步引導、循序漸進更加重要。
孩子説話遲怎麼辦?
1.瞭解一般情況,及時進行檢查
一般寶寶在一歲之內處於説話的準備期,會逐漸從單音節的“啊”開始,不斷增加自己單字的詞彙量,會喊“爸爸”“媽媽”等,而像趙女士寶寶這樣一歲半以上還不會喊“爸爸”“媽媽”,或者在兩歲以上還不能進行簡單的語言聯繫、甚至不會發音的,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讓自己放心的同時也不會耽誤了孩子。
而對於趙女士家這種不是因為疾病導致的説話晚的寶寶來説,生活中可以加以適當地引導。
2.增加與孩子的交流
孩子對於説話的表達一部分來源於自己的模仿能力,如果連模仿的對象和機會都比較少,又怎麼會學會説話呢?而且寶寶開口説話並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老人帶大的孩子比爸爸媽媽帶大的孩子説話要晚一些,也有部分缺少交流的原因。
3.和孩子説話語速放慢
在我們聽來正常的語速對於孩子來説並不是一樣的,孩子的大腦在這一階段還沒有發育完全,對於所聽到聲音的接收和分析的速度是比較慢的,因此正常的語速在孩子看來可能就是你看視頻時的2倍速、3倍速等,沒有辦法很好地進行理解和模仿。
4.創造説話的氛圍
如果家庭環境比較沉悶,自己在家都不怎麼説話,孩子自然對於語言表達的慾望就會降低,從而不願意開口。
綜上所述,孩子説話早晚和自身的智力因素關聯性並不是很大,“貴人語遲”其實並不適用於孩子,但孩子説話遲也不需要過度的擔心,及時的檢查,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