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大人總是喜歡逗孩子。
據統計,大人喜歡問的問題有:
“爸爸和媽媽,你最喜歡誰呀?”
“哥哥和姐姐,誰最疼你呀?”
這兩個問題還不算太得罪人,而“奶奶和姥姥,你最喜歡誰”這個問題,就不一樣了。
小時候不懂,長大後才明白,這個小小的問題會給孩子挖一個巨大的坑。
因為孩子的語言和表達能力都是極為有限的,一不小心就會得罪其中的一方,最重要的是,孩子得罪了人,媽媽也會跟着受影響。比如:孩子如果説更喜歡姥姥,奶奶心裏就會不舒服,也更容易出現婆媳矛盾。
笑笑今年7歲,在一所私立小學上學,每天晚上都會有好多家長過來接自己的孩子回家。
一天回家後,笑笑對媽媽説:“媽媽,這些叔叔阿姨好奇怪,每天都會問我‘奶奶和姥姥,更喜歡哪一個’,我每次都告訴她們,‘我兩個都喜歡’。可是,她們硬是要我做出選擇。我該怎麼回答呢?記得昨天,我説喜歡姥姥,回家後,奶奶就不怎麼理我了。”
媽媽搖搖頭説:“你一定要記得,無論別人怎麼問,就説更喜歡奶奶”。笑笑疑惑地撓撓頭,很是不解,但媽媽卻走開了。
這位媽媽説的也不無道理,為什麼要教孩子説更喜歡奶奶呢?即使有的時候奶奶對他也不是很好?
因為,在中華文化大背景下,幾乎所有的孩子從一出生就和奶奶生活在了一起,姥姥自然而然就成了“客人”。
特別是如果兩家相距較遠,沒有來回走動的話,就更容易造成姥姥是外人這一概念。
1、如果孩子是在爺爺奶奶家生活的,那孩子肯定會説和奶奶親,因為奶奶會給孩子零花錢,會給他買衣服。
而對姥姥則是相反,孩子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會去看望姥姥,而且姥姥會把孩子看作是客人,熱情有加,這樣姥姥就更像外人了。但如果孩子是在姥姥家長大的,就會偏重姥姥這邊。
2、有一種比較幸運的情況,就是兩邊的長輩都偏愛這個孩子,那麼恭喜他,他得到了除爸爸媽媽之外,來自老人雙份的愛,這樣的孩子是幸運和幸福的。
3、當媽媽和奶奶的關係不好時,這樣即便孩子是在奶奶家生活,奶奶也不會很偏愛這個小孩,如果奶奶要照看的孩子不止一個,這樣一份愛就分成了好幾份,又怎會獨寵他一人?因此,這樣的孩子肯定不會説和奶奶更親。
這時,孩子去姥姥家,從姥姥身上得到了奶奶沒有給他的愛與關心,那麼他肯定會和姥姥更親!
一、多陪伴孩子
父母應多給孩子一些陪伴,當孩子被問到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及時和他溝通,指引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同時給他講清楚大人的意圖,有禮貌地回答問題。
二、不要以此為樂
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對孩子起引導作用,不要總是問同一個問題或者想通過孩子的回答取樂。
大人可能笑一下就過去了,但是孩子會感覺受到了嘲笑,對他們的成長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保持家庭和睦
即使婆媳之間有矛盾,做媽媽的要為了孩子學會和奶奶溝通;做奶奶的,也要對孩子一視同仁。爸爸也要從中進行溝通,緩解婆媳矛盾。
家人們要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氛圍,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可以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肯定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有利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不論孩子説奶奶好或是姥姥親,大人都要尊重他們的選擇,不要對他們的選擇進行批評,可以多表揚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尊重。
同時,奶奶和姥姥也應該相親相愛,畢竟大家都是孩子的親人,不要因此而互相怨懟。
最後,希望孩子們可以健康成長,若是被問到相同或類似的問題,孩子們可以很驕傲地説“奶奶和姥姥都對我很好,我兩個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