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阿柒再年輕個十歲,我一定會反駁這樣的觀點。
就像當初剛踏進大學時,心裏總是默默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靠自己不靠父母。”
但當了幾年老師之後,我開始同意這個觀點,甚至把這個觀點傳遞給學生。
教育到了最後,真的是在“拼父母”。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所謂“拼父母”就是拼他們的背景、金錢、人脈,但事實上這些都是錯的,教育到了最後的的確確是在“拼父母”,可拼的並不是這些物質上的東西,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
在當老師的這幾年,一直有家長和我強調這個問題:孩子送來學校讀書,老師就有義務有責任把他教好。
坦白講,這句話沒毛病,但我更想説的是:如果只有老師在努力,家長卻對孩子不管不顧,就算我教得再好,也是白費功夫而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對學習的態度。
時至今日,我一直和學生強調:不要怕家裏窮,覺得父母是農民就比不上城市裏的同齡人,物質上的東西可以用努力去彌補回來,但如果精神上出現了匱乏,那真的很難去改變了。
而對於孩子來説,家長的價值觀和教育觀,往往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很多時候是無法改變的。
前些日子看到一名學生仿造清華錄取通知書的消息,他的父親信以為真,樂了好幾天,但謊言終究是不長久的,最後還是被人揭穿了。
看到這件事,阿柒的第一反應也和眾多網友一樣想笑,但仔細想想,卻有覺得有些悲哀,人們在指責這個學生不誠實行為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如果他的父親去過學校,哪怕只去了一次,也不會被如此輕易欺騙。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漠不關心,只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了信心,甚至厭倦、放棄學習。
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點這件事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今年考上北大考古專業的鐘芳蓉。
鍾芳蓉的父母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工,文化程度很低,儘管如此,夫妻二人卻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很是看重。
鍾芳蓉讀初中的時候,老師和她的父母説:得把孩子送到市裏去讀書,這樣才有出路。聽到這句話後,鍾芳蓉的父母連夜從廣東趕回湖南,在取得女兒的同意後,才為其轉校。
在這件事上,夫妻二人並沒有仗着自己是父母就強行安排,他們是先詢問女兒的意見,再做決定。
之後,母親又問鍾芳蓉最想要什麼,她説希望母親能留在家裏陪她一段時間,自己可以感受母親的關愛,聽到這句話的鐘芳蓉母親也沒有説出“我出去外面賺錢都是為了養你們”這種話,而是和女兒商量説呆多久,並告知她家裏的情況。
在陪伴了女兒一段時間之後,母親又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可那時的鐘芳蓉卻沒有絲毫怨言,因為她知道父母都是為了賺錢養家。
最讓人感到意外的,還是關於大學專業的事情,很多人都在説考古專業不賺錢,這件事鍾芳蓉的父親也知道。
其實在女兒報考考古專業後,他就通過村裏其他大學生了解到專業的事情,但面對女兒的選擇,父親最後還是選擇了尊重。
在鍾芳蓉的父母身上,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對於孩子尊重、平等,也許他們並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遠,但毫無疑問的是,鍾芳蓉能考上北大,她的父母功不可沒。
有時候不少家長都認為孩子還小,分不清好壞,但事實證明,他們分得清,只是通過父母的態度去辨析而已。
對孩子給予一定的尊重,遠比在其身上施加負擔要好得多。
教育到了最後,真的是在“拼父母”。
近年來,“小鎮做題家”的話題一直深受網友們的熱議,很多人都抱着這樣一個觀點:農村出來的孩子世面見得少,只會學習,比起城市裏的孩子肯定是差很多的。
這句話對嗎?説實在的,這句話只能説對了一半。
農村的很多孩子在經濟條件和教育條件這兩方面,確實比不上城裏的孩子,他們在走出大山,來到城市之後,也的確會有一種落差,甚至因為同學的多才多藝而感到自卑。
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就比不上城市裏的孩子。
大學是人生教育的最後一個階段,能上同一所大學的,相信彼此智商不會差多少,但有的人能在大學生涯中活得萬分精彩,有的人卻只能泯滅於平凡,説到底,拼的不是財力物力,而是從小到大父母在孩子心中種下的那個教育種子。
在這些年的教育生涯中,有一個學生的家長令我印象深刻。
這個父親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獨特,不管什麼事情,他都不會替孩子做決定,而是詢問他的意見,然後讓其獨立思考,最後父子兩人再商量一下,完美解決。
而面對家裏貧窮的現狀,家長也是對孩子直言不諱,告知他在經濟條件這一方面,家裏確實比不過別人,但從窮到富這個過程,就像讀書一樣,上一代人讀到初中,這代人就讀到大學,慢慢的積累,終有一天會引起質變。
就是這樣一種教育方式,培養出了一個十分優秀的孩子。
這名學生在對於比自己優秀的同學,總是保持着一顆平常心,不會因此而感到自卑,更重要的是會在背後追趕,直至超越他們,平淡而不平庸,羨慕而不喪志。
“對比”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能不能抵禦住它的傷害,靠的就是內心的素質。我們常告誡孩子不要去和別人對比,可這個世界上卻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着對比,有的人能從對比中突破自我,也有的人喪失鬥志,沉淪至今。
特別是農村和城市的孩子,拼到最後,其實看得就是誰的內心素質更好,金錢、背景、人脈,説到底,這些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爭取回來,前提是你能否在還沒能擁有這些之前,不受影響,保持奮進。
老師能傳授給孩子知識,但卻不能給予孩子強大的心靈,不管是信任還是相處的時間,在孩子心中,家長都遠比老師要更重要,他們也更願意去接受父母教育方式所帶來的改變。
教育到了最後,真的是在“拼父母”嗎?
很遺憾,是的,但“拼父母”並不是指拼父母的背景、人脈和所能提供的物質條件,而是父母對孩子從小到大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式。
先天的物質決定了一個人的起點,但後天父母的教育,卻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