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內向、不自信?那個黏人的孩子,其實更優秀。

最近在綜藝節目《新鮮育兒觀》中,有這樣的一個孩子。

他特別黏媽媽,不管做什麼,都要和媽媽在一起。

有天媽媽非常累,躺在沙發上休息,他卻黏着媽媽要陪自己玩。

看到媽媽抽不開身,爸爸趕來想帶孩子:“寶寶,爸爸帶你玩會球。”

可孩子卻滿臉拒絕。

爸爸敗下陣來,奶奶又上陣:“寶寶乖,奶奶帶你去吃好吃的,讓媽媽歇會。”

孩子依然拒絕。

膽小、內向、不自信?那個黏人的孩子,其實更優秀。

最後爺爺也出馬了:“小寶呀!爺爺帶你去聽戲!”

可男孩卻不為所動,依然只黏着媽媽。

不知道你是不是每天也會有這樣的經歷:

當你正在吃飯,孩子要抱抱;你去上廁所,孩子要跟着,甚至連洗個澡,孩子也要在身邊。好像不管你做什麼,孩子都黏着。

膽小、內向、不自信?那個黏人的孩子,其實更優秀。

很多父母會擔心,這樣黏人的孩子,長大怎麼辦?以後會不會難以獨立?

其實,孩子黏人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特別是0~3歲的孩子,他們認為只有最親密的人才是最安全的,於是他們總會黏着那個親密的人。

而這樣的黏人期,其實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

1

我們總會看到這樣的一些孩子,他們好像從出生起就格外黏人。

在《超級育兒師》中,就有一個2歲的男孩,非常黏媽媽。

他在吃飯的時候不讓別人靠近,只能媽媽餵飯;

他玩玩具時,需要媽媽在旁邊看着;

媽媽如果去做飯的話,他就會跑到廚房抱着媽媽的腿;

一旦見到陌生人,他就會習慣性躲在媽媽的身後。

膽小、內向、不自信?那個黏人的孩子,其實更優秀。

其實,這樣黏人的孩子,是高需求的孩子。

他們很黏人,也很敏感,總會發現很多孩子看不到的東西。

他們會通過多種方式強烈表達自己的需求,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非常黏人。

朋友家的兒子悠悠就是這樣的寶寶。

朋友衝奶、換尿不濕、做家務,隨時都把娃掛在身上,想上個廁所都得憋着,只能等孩子睡着。

可常常人剛坐到馬桶上,門外的娃又嗷嗷大哭。

只要朋友的注意力沒在他身上,他就通過哭、喊、拉、扯等方式,要求媽媽的抱抱。

這樣的寶寶天生就比較敏感,總是能夠通過看到大人的表情做出相應的反應。

正是因為敏感,他們的洞察力很強,他們也更容易應對周圍環境的變化。

2

黏人的寶寶,其實更優秀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的作者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帕特里是一個典型的黏人寶寶,他白天最多能睡二十分鐘,晚上頻繁醒來,這樣的睡眠,讓媽媽崩潰不已。

每天媽媽去哪裏,他就要跟去哪裏。

在家時,媽媽要去廚房、洗手間、客廳、牀上時,他都要跟着;

出門時,也必須要跟着媽媽,一旦看不見媽媽就會大哭。

面對如此黏人的孩子,媽媽每天都在努力滿足他。

而事實證明, 媽媽的滿足,讓他在之後的成長中受益無窮。

因為從小被媽媽滿足了需求,帕特里的內心非常充盈,人也非常樂觀自信。

從媽媽那裏得到滿足,逐漸讓他學會了自我滿足。

上學後,他發現自己喜歡棒球和足球,就開始刻苦訓練,在四年級的時候,就進入了國家隊。

因為從小感受到需求被滿足,長大後也會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

他們相信自己值得擁有想要的,所以會努力爭取。

也許他們會消耗父母很多精力,但若能給他們足夠的耐心和愛,他們會在將來給你一個更高的回報。

演員孫儷就曾吐槽過自己的兒子等等非常黏她。

有一次,孫儷正跟朋友一起吃飯,還沒聊上幾句,等等就上演了奪命連環call。

但就是這樣一個黏人的寶寶,在前段時間也是感動無數網友。

等等看到出差中的爸爸嘴巴乾裂,叮囑爸爸別吃橘子,因為吃橘子上火;要吃梨,還要把梨切成塊煮着吃。

膽小、內向、不自信?那個黏人的孩子,其實更優秀。

不僅如此,等等還會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媽媽買禮物,為媽媽泡茶,向爸爸媽媽表達自己的愛。

黏人的寶寶非常敏感,他們會注意觀察各種事物,也更富有同理心。

當他們的需求被滿足,他們也會有樣學樣,學着像大人一樣回應和付出。

3

孩子太黏人,做好這幾點

總黏着媽媽的孩子,內心深處都渴望父母更多的關注。面對黏人寶寶,我們可以做到這幾點:

01、積極回應和及時滿足

把3個孩子都送進斯坦福大學的媽媽陳美玲説,

她在孩子提問的時候,不會應付地説等一下,而是認真及時回應孩子的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小被父母經常及時回應和滿足的孩子,長大後更不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所以,我們在面對孩子的哭鬧、微笑等情感表達,要及時的給予回應和滿足。

02、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在《育兒大師》裏有這樣一個黏人的男孩。

喝牛奶必須要媽媽拿,睡覺只和媽媽睡,只要媽媽上廁所,他就邊哭邊敲門,就怕媽媽離開。

原來, 媽媽曾經總是以上廁所的理由偷偷溜走。

對着哭泣的男孩,媽媽説:“你再鬧我就走了。”

男孩聽到後,更加恐慌,一遍一遍地説:“不要。”

儘管説時無意,但我們有時卻會脱口而出“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我就走了”。

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這樣的話語,只會讓孩子解讀為“我不乖媽媽就會拋棄我”,會使他們的安全感崩塌,做事變得謹小慎微。

對孩子來説,安全感莫過於:無論發生什麼,我確定媽媽都會一直愛我。

想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很難,但威脅、恐嚇卻是降低孩子安全感最簡單的辦法。

所以, 永遠不要用威脅、嚇唬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

03、多製造讓孩子和別人相處的機會

我們常常以為,孩子黏人,是因為膽小認生。

其實,孩子在黏人階段,是在向內發展,一旦我們滿足了他們向內發展的需求,他們就會更好地向外發展。

面對黏人的寶寶,不要強逼着孩子去社交,而是在孩子感受到安全的環境下,多製造一些讓孩子和別人相處的機會。

比如我們可以邀請同齡的小朋友和家長來家中玩,也可以帶着孩子去外面玩,

讓孩子明白一些和人相處的規則,以及社交方式就好。

等到孩子向內發展豐盈了,自然就會向外發展。

膽小、內向、不自信?那個黏人的孩子,其實更優秀。

4

對很多父母來説,被孩子黏着,是一件很讓人頭疼的事。

我們總怕事事都順着孩子,會慣壞了孩子;又怕不順着孩子,孩子會沒安全感。

其實,孩子黏人,並不是一件壞事,他們內心細膩、更有同理心,常常能帶給我們驚喜。

作為父母,我們守護好這個黏人的孩子,在他黏人的時候,給他充足的愛和温暖。

從小就被糖包圍的孩子,長大後才不會為一顆糖而糾結

點個 “在看”,願每個孩子都能在愛的滋養下長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3 字。

轉載請註明: 膽小、內向、不自信?那個黏人的孩子,其實更優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