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運動招術有哪些?打太極拳,對老年人的身體有什麼好處?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健身拳術之一。由於其動作舒展輕柔,動中有靜,圓活連貫,精氣相隨,外可活動筋骨,內可流通氣血,協調臟腑,故不但用於技擊、防身,而且更廣泛地用於健身防病,深為廣大羣眾所喜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傳統養生法。
養生機理
太極拳是一種意識、呼吸、動作密切結合的運動。“以意領氣以氣運身”,用意念指揮身體的活動,用呼吸協調動作,融武術、氣功、導引於一體,是“內外合一”的內功拳。
重意念,使神氣內斂,練太極拳要精神專注,排除雜念,將神氣收斂於內,而不被他事分神。神內斂則“內無思想之患”,而精神得養、身心歡快;精神寧靜、樂觀,則百脈通暢,機體自然健旺。
調氣機,以養周身。太極拳以呼吸協同動作,氣沉丹田,以激發內氣營運於身。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為元氣之根。肺、腎協同,則呼吸細、勻、長、緩。這種腹式呼吸不僅增強和改善肺的通氣功能,而且可益腎而固護元氣。丹田氣充,則鼓盪內氣周流全身,臟腑、皮肉皆得其養。
動形體,以行氣血。太極拳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內氣發於丹田,通過旋腰轉脊的動作帶動全身,即所謂“以腰為軸”、“一動無有不動”。氣經任、督、帶、衝諸經脈上行於肩、臂、肘、腕,下行於胯、膝、踝以至於手足四末,周流全身之後,氣復歸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關節、四肢百骸均得到鍛鍊。具有活動筋骨、疏通脈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由於太極拳將意、氣、形結合成一體,使人身的精神、氣血、臟腑、筋骨,均得到濡養和鍛鍊,達到“陰平陽秘”的平衡狀態,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作用,保證人體健康長壽。恰如《累門·上古天真論》所説:“提挈大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神守,肌肉若一,故能壽比天地”。太極拳之所以能夠養生,道理也正在於此。
練功要領
(1)神靜、意導練習太極拳,要始終保持神靜,排除思想雜念,使頭腦靜下來,全神貫注,用意識指導動作。神靜才能以意導氣,氣血才能周流。
(2)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含胸,即胸略內含而不挺直;拔背,即指脊背的伸展。能含胸則自能拔背,使氣沉于丹田。
(3)沉肩墜肘、體松身體宜放鬆,不得緊張,故上要沉肩墜肘,下要松胯松腰。肩松下垂即是沉肩;肘松而下墜即是松肘,腰脖要松,不宜僵直板滯。體松則經脈暢達,氣血周流。
(4)全身協調、渾然一體太極拳要求根在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只有手、足、腰協調一致,渾然一體方可上下相隨,流暢自然。外動於形,內動於氣,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內外相合,則能達到意到、形到、氣到的效果。
(5)以腰為軸太極拳中,腰是各種動作的中軸,宜始終保持中正直立,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腰宜松、宜正直,腰松則兩腿有力,正直則重心穩固。
(6)連綿自如太極拳動作要輕柔自然、連綿不斷,不得用僵硬之拙勁,宜用意不用力。動作連續,則氣流通暢;輕柔自然,則意氣相合,百脈周流。
(7)呼吸均勻太極拳要求意、氣、形的統一和諧調,呼吸深長均勻十分重要,呼吸深長則動作輕柔。一般説來,吸氣時,動作為合;呼氣時,動作為開。呼吸均勻,氣沉丹田,則必無血脈憤脹之弊。
太極拳的流派很多,各有特點,架式也有新、老之分。目前,比較簡便易學的,就是“簡化太極拳”,俗稱“太極拳二十四式”。其各式名稱為:①起勢;②左右野馬分鬃;③白鶴亮翅;④左右摟膝拗步;⑤手揮琵琶;⑥左右倒卷;⑦左攬雀尾;⑧右攬雀尾;⑨單鞭;⑩雲手;雙鞭;高探馬;右蹬腳;雙峯貫耳;轉身左蹬腳;左下勢獨立;右下勢獨立;左右穿梭;海底針;閃通臂;轉身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手;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