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敗兒”、“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這些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於這個新時代,但即使是這樣,有很多的國內家長們偶爾也還是會對孩子進行打罵,覺得其實是出於愛才會不得已選擇這樣做。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對孩子打罵的過程中出現下面的這兩種情況,實際上孩子是在求救,建議家長應該控制住自己的怒火,不要再打罵下去了。
一、當孩子激動地反抗,甚至跟你動手時
小飛是個性格剛烈的孩子,家長平時如果對他有命令式的語氣時,小飛立馬就不願意了,還會跟家長吵起來。不讓他看電視,那就誰也別想看,不許任何人打開電視。
脾氣暴躁的爸爸忍不住想打他的時候,身手敏捷的小飛會先和爸爸保持一定的距離,然後在周圍尋找“武器”防身,可謂是鬥智鬥勇。
打孩子終究是不可取的,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出現了這種激烈對抗的情況,可以説是枉為人父、枉為人母了。久而久之,甚至有可能會發生孩子實在無法忍耐而選擇殺害家長的情況,這是誰都不想看到的結果。
經常工作繁忙的家長,很少可以做到多陪伴在孩子身邊、多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總是會對孩子以命令式的語氣講話:“現在就去睡覺!”“別磨蹭,趕緊吃飯!”,但孩子即使年齡小,也要把它當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着時間流逝,孩子漸漸地有了自我意識,他們也需要被人尊重,被平等的看待,而不是隨意的打罵。
家長完全可以平靜的告訴孩子,不讓他長時間看電視是怕損害視力,要多站在他的角度上思考,家長的一味冷漠、決絕的語氣在孩子看來就是蠻不講理,為什麼你能看電視卻不讓我看?孩子覺得自己被不平等地對待了,所以選擇了反抗。
孩子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模仿,而他們經常會選擇的模仿對象就是離自己最近的家長。家長如果平時總打罵孩子,孩子自然也會學着像家長這樣反擊回去,這是一個錯誤的開始,所以當家長不讓孩子做某些事情前,先想下自己有沒有不經意間做過類似的事情。
二、當孩子一聲不吭,不哭不躲時
超超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喜歡溜號,平時上課總是走神,被老師提醒了很多次也改不掉這個毛病,無奈之下老師給家長打了電話説明了超超的情況。
家長髮現勸了孩子很多次也沒有於是忍不住動了手,剛開始孩子還會大哭,到後來孩子就一聲也不吭,怎麼打都不哭不閃,反倒嚇到了家長,以為是不是把孩子打傻了。
孩子本來性格就是內向的,又加上在家裏這麼安全的地方也能遭受到如此不好的對待,久而久之他就麻木了,覺得反抗也沒用,還不如自己多忍着,反正挺挺就過去了。這時候孩子的心理已經不健康了,他開始封閉自己,消極處事,家長要必須要重視了。
打罵孩子並不是所謂的教育,更不能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傷害,温柔才是最強大的武器。超超的家長告訴孩子上課不要總是溜號,但家長有沒有想去了解孩子為什麼上課總是溜號呢?是因為有心事?還是老師講課的速度太快了跟不上?
只有家長選擇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這才是教育孩子。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當家長,確實會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在教育的過程當中也充滿了困惑和無力感,打罵不行,好好跟孩子商量也説不聽,真是讓人頭痛。其實,家長不用太苛責自己,沒人能做到完美。在教育孩子時候家長要注意這3點,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衝突。
1、學會溝通
家長與孩子是最親密的關係,但好像很多人卻容易在親密關係裏出現各種問題,很多成年了的孩子完全沒有辦法和家長交流,總會一聊就吵起來,其實這就是小時候家長沒有重視溝通留下的隱患。
家長可以跟孩子多分享生活的點滴,多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從小就覺得什麼都可以跟家長講。在很多性侵兒童的案件中,有跟孩子溝通習慣的家長總能早些發現不對勁的狀況,及時報警,好讓孩子不產生太大的陰影,及時止損。
2、學會和解
很多家長小時候也被自己的家人粗暴地對待過,小時候很痛苦,但長大後莫名就成為了自己父母的翻版,身上擺脱不了父母的影子。
其實家長可以嘗試與自己的父母溝通下,以兩代人之間交流育兒經驗的立場,相信父母們會認識到自己當時的不足,而家長也能從中體諒父母,從而和解。
3、控制情緒
家長是進入了社會的人,這其中有許多的不易,房貸、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情緒是很容易崩潰的,但你要明白,孩子不應該是你的發泄對象。有多少家長冠冕堂皇地説是教育孩子,實則是對孩子來發泄自己的不快,對孩子大發脾氣,甚至打人。而冷靜下來的時候又各種後悔,覺得不應該那樣對待孩子,可惜的是,沒有如果。
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關鍵,不把在外面發生的不愉快帶到家庭,不把成人的壓力發泄給孩子。家長要深呼吸學會適當地忽略孩子的小毛病,讓小事化了,不徒增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