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老人説,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孕婦懷孕期間吃得好,孩子後天營養也補充的到位,所以現在的孩子一個個都很聰明伶俐。
從外表看現在的孩子還真是這樣,不過想要孩子後天健康的成長,還是需要家長精心呵護。尤其是從孩子能夠翻身之後,家長就對孩子行為更加關注,希望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能爬,什麼時候學會走路,什麼時候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
在很多人認知中,小孩子應該都是先學會爬然後在會走,可是真正有過孩子的父母才知道,並不是所有寶寶都是這樣,有的孩子是先會爬再會走,而有的孩子直接跳過了“爬”,直接就會走了。
對此還有了不曉得爭議,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不爬就走説明更聰明,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究竟是“不爬就走”還是“先爬後走”,有着很大的區別。
寶寶“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有啥差別?第一, 認知能力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寶媽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什麼?洗衣服可能是其中一個,對此很多寶媽很反感寶寶在地上爬來爬起,弄得髒兮兮不衞生不説,洗衣服也洗的心煩。
但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寶寶練習爬行的過程能變得更加聰明,這是因為在爬的過程中,孩子的身體需要很強的聯動性,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前進、後退,規避障礙物,所以家長不要覺得煩,也不要怕髒,孩子練習爬行的過程,能幫助孩子增強認知能力。
第二, 大腦發育快慢
大腦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孩子慢慢學會説話走路跑還有思考,都是大腦一點點發育成熟學會的行為。所以沒有經歷爬就學會走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育會更好一些,運轉也更快一些,相當於是跳級發育。
而先會爬再會走的孩子,也並不是笨,而是遵循基本發育規律,大腦發育稍微慢了一些,但其實這樣也挺好,沒有任何問題。
第三, 身體協調性
爬行是一個非常考驗身體協調性的動作,孩子需要調動自己的四肢共同去完成這個動作,所以經常練習爬行的孩子,身體的協調能力,相較於那麼沒有經歷爬就會走的孩子,要更強一些。
其實進行爬行練習,不只是鍛鍊了孩子的身體協調性,也對孩子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起到了一定的鍛鍊,這樣孩子身體行動力會更強,身體也更好。
家長該怎麼引導孩子學習爬行?第一,用小玩具吸引
小孩子都是喜歡玩具的,尤其是花花綠綠的東西, 家長可以利用這一點,找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在孩子的前方吸引他,這樣孩子就有了爬行的慾望,慢慢學習的過程,就能夠學會爬了。不過家長一定注意練習的環境安全性,避免孩子練習的過程中傷到自己。
第二,家長幫助寶寶
寶寶還特別小的時候,身體力量還不足夠,所以到了寶寶可以學習爬行的階段,家長不妨幫助寶寶,讓他嘗試去爬行,用自己的力量讓孩子先適應,不過一定注意保護好寶寶腹部和胸部,練習的多了,孩子就能自己爬了。
小雪媽媽囑咐: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精心的呵護,從爬到走再到學會説話,偶需要父母細心地引導,這樣孩子成長的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