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媽媽,能給我幾塊錢嗎?”媽媽的回答,決定了娃的格局幸福度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健康

“金錢是萬惡之源”,為了保護孩子們的天真無邪,大多數家長都會刻意給孩子營造一個遠離金錢污染的成長環境,但過度的保護,同樣也扼殺了孩子正確金錢觀培養的機會。

5歲的柔柔前些天放學回家第一句話就是是開口要錢:“媽媽,能給我幾塊錢嗎?”

正在廚房忙碌的柔媽聽到女兒提出的要求,明顯愣了一下才回答道:“寶貝,為什麼你想要錢?”

柔柔一臉認真地回答:“小夥伴們都有自己的零花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前天妞妞還請我吃了棒棒糖,是她自己存錢買的。”

柔媽心下一凜,意識到女兒長大了,還開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小圈子,並且逐步形成金錢意識。

幾塊錢雖然不多,但倘若處理不好,可能就會影響女兒正確金錢觀的培養。

柔媽認真想了一陣子,才用商量的口吻告訴柔柔:“媽媽可以給你十塊錢,但不能不勞而獲,可以下午和媽媽一起收拾你的玩具,收拾乾淨妥當,十塊錢就是你的報酬!”

“行!”柔柔很高興地跟柔媽達成共識。

分析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缺乏柔媽這樣的睿智,當孩子有意識伸手要錢,部分父母會產生“連鎖反應”直接拒絕。

他們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你那麼小?拿錢幹什麼?”。

還有父母直接將孩子要錢的行為認定為“學壞了”,不但給錢不得志,反而還會批評孩子。

孩子伸手向父母要錢,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家長只需要正確引導,即可抓住培育孩子金錢觀養成的黃金時期。

某種程度上來説,父母給出的答案,父母的行為,不僅會對孩子一生造成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格局與幸福感。

身為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呢?

1)認識金錢越早越好

金錢觀的培養,應該是從孩子認識貨幣開始,在孩子幼年階段,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分辨不同的硬幣價值,給孩子準備存錢罐,引導孩子儘早認識金錢,明白金錢的意義和價值。

2)灌輸孩子存錢習慣

存錢是學習理財的第一步,也是孩子正確金錢觀培育與財商開啓的萌芽。理性的家長應該幫助孩子養成定期存錢的習慣。

同時還應該帶孩子開一個專屬户頭,讓孩子成為户頭的主人,通過存錢、獲取收益的時候明白理財的意義。

3)合理安排孩子的零花錢

估計超過九成的家長給孩子零花錢是憑感覺行事,願意給就給,不願意就不給,金錢的控制權都掌控在父母手中。

這種做法實際上並不妥當,在金錢觀培育上,父母與孩子的主次錯位。

正確的做法可以參考西方國家一些財經專家的建議:

根據孩子成長環境,分析孩子的日常花費,並把一定額度的金錢交給他們自由支配,而這個額度的掌控,除了父母的數據分析決定,還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

當然,額度尺度由家長把握,金額不能太大,慣壞了孩子,但是也不能太少,顯得摳門的同時也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4)協助孩子設定目標

孩子對金錢的掌控能力明顯是遜色於成人,在金錢如何花費方面,很多孩子根本沒有規劃,今天看見遙控汽車很漂亮,明天看見跳舞機器人很新潮。

面對孩子花錢沒計劃的行為,家長可以從旁引導,跟孩子一起討論如何合理運用金錢。

比如:跟孩子一起設立目標,今年底存錢去購買望遠鏡等,通過目標激勵的方式,養成孩子主動存錢的習慣,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金錢觀。

5)幫助孩子合理分配金錢

購買慾望無限大,金錢卻有限,很多孩子都會陷入苦惱中,一部分孩子甚至會通過哭鬧向家長索取更多的金錢。

聰明的家長會“以點帶面”和孩子一起研究如何取捨,讓他們明白什麼樣的東西應該優先購買,什麼樣的東西可買可不買,什麼樣的東西是不需要買,協助孩子做決定,到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德國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就金錢的意義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我們推崇一種聰明,簡樸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説,寧願購買一件一流產品,也不要不停地買更多的二手產品。”

德國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就金錢的意義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我們推崇一種聰明,簡樸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説,寧願購買一件一流產品,也不要不停地買更多的二手產品。”

關於如何讓金錢發揮最大化的價值?如何用金錢創造幸福感?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培養與引導,當孩子提出“媽媽,請給我幾塊錢”開始,就是最佳的培育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