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家庭教育的目標是什麼?約翰羅斯蒙德寫到:父母唯一的教養目標就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而孩子兩歲的時候父母就該開始有意識、有目的地去實現這一目標。
家庭的教育的意義在於培養孩子的好性格,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很多家長都本末倒置了,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才是一切,認為寧可什麼都不讓孩子做,也要讓孩子搞好學習成績。
魏永康被稱作“神童”,2歲時,就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4歲時,已經基本學完了初中的課程,小學接連跳級,只讀了二年級和六年級;8歲時,魏永康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他以高分考入全國重點大學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時,魏永康被特招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
這樣厲害的背景原本應該是前途無量,可三年後就傳來被勸退的消息,原因就是孩子的自立能力太差。
孩子走上社會,成績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而是情商,包括行為、習慣、性格的表現,如果父母能在每天睡前陪孩子做這三件事,那麼將來孩子會一天比一天優秀。
1、親子會談
《嚮往的生活》晚飯過後,幾個人會坐下來靜靜聊會兒天,其實聊天是最好的親子溝通方式,可以在聊天當中知道孩子的一些想法,並且適當給孩子一些建議。
很多父母和子女的關係都是缺少溝通,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缺少溝通會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很多家長會疑惑:那怎麼溝通呢?都聊些什麼呢?其實內容不重要,重要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你們的談話內容可以是任何內容,尤其是注意不一定都是跟學習成績沾邊,或者有的家長一旦跟孩子溝通就喜歡説教,孩子哪裏做的不好,孩子哪裏不行,這樣就把天“聊死了”,孩子肯定不願意聊,聊天就應該是輕鬆愉快的,這樣聊天之後,晚上孩子都能做個好夢呢。
2、親子閲讀
現在人們開始慢慢重視閲讀,但還有很多人在問:為什麼要閲讀?
在2017博鰲全民閲讀論壇上,著名文化學者鮑鵬山,在演講開場就提出了這樣尖鋭的問題。他説,“不讀書,有無數理由,所以不需要理由。讀書,好像沒有理由,所以才需要理由。”
是啊,因為把不讀書、不閲讀當成理所應當,那麼讀書好像總得找點理由,找點好處才可以讀書。
董卿的父母在這方面做得很嚴格,每到寒暑假都會給董卿開書單,必須要讀完的書,而且要做讀書筆記,正是因為父母的嚴格要求,董卿才會到現在出口成章,真正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很多父母頭疼,孩子不喜歡讀書怎麼辦?你可以跟孩子一起閲讀,然後交流經驗,還可以告訴你一個小竅門,從孩子小時候起,你可以給孩子講故事,激發起孩子對閲讀的興趣,然後培養成一種習慣,每天都做一點閲讀,並且記錄下來,這些都將成為孩子以後的精神財富。
3、擁抱一下
我們總是羞於表達感情,不像國外父母那樣,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來個晚安吻,就像一種儀式。
晚上睡覺前,你可以抱抱孩子,如果孩子還小,你也可以跟孩子在牀上躺一會兒,陪陪孩子,讓孩子帶着你的愛和祝福睡覺。
這樣做會讓孩子有安全感,內心有愛,內心有愛的人才會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才更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裏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