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感統不僅僅是改變,而是發現孩子的問題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健康

隨着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的呈現,大量兒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常。據最近的調查研究,我國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比例已經上升至近80%。

感覺統合不足造成行為失常: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腳、膽小害羞、記憶力差、理解力不足、脾氣暴躁等,一直困擾着家長和老師,直到感覺統合理論的問世,才逐步解決了這些問題.

感覺統合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進入中國,剛開始引入是為了幫助自閉、發育遲緩的孩子進行康復鍛鍊。

所以很多家長到現在提到感統訓練,都會覺得這是有問題的孩子才需要進行的訓練。但其實感統訓練是每一個個體都需要進行,是剛性需求。那這些需求主要來自哪些情況下呢?

孩子方面

有沒有人認真思考過,今天養育孩子的方法相比起上一代來説是倒退還是前進了呢?

從物質上來説,毋庸置疑,現在很多的孩子生活已經可以算是衣食無憂,比起以前甚至有些食不果腹的情況,已經好非常多了。但從生活環境上來説,卻遠比不上以前。

之前養孩子是全村人幫着一起養,孩子們上蹦下躥,滿村地跑,餓了可以不着急回家,串一下叔叔嫂嫂的門,填飽小肚皮就又一溜煙跑去玩了。

今天的孩子沒有這種環境,家長們都奉為掌上明珠,跑不讓跑,蹦不讓蹦,孩子失去了很多感統刺激的機會,越多的愛成了害。

成長的環境變小了,空間狹小和前庭刺激成正比,前庭一影響就會影響視覺,生活進入省力模式之後,代步工具越來越發達,很多家長擔心觸覺刺激,因為刺激的後面隱藏着傷害。

缺乏刺激,孩子的大運動和身體協調等能力就受不到充足的鍛鍊,進而語言、注意力、學習力、膽量、自信心、人際關係都會受到影響。

家長方面

一個合格的家長必須學會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兒童的行為與心理學課程。可以幫助家長通過孩子的行動了解孩子的心理。

二、學會注意自己的行為。教育是用生命在影響生命,換言之就是孩子是在照着父母的模樣在生長髮育,父母的一些低素質行為,孩子也很有可能會模仿。

三、學專業的育兒之術。孩子為什麼要爬行?為什麼要運動?敏感期是什麼?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是什麼?如果想要培養好一個孩子,就需要掌握這方面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