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8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陳雙)今日寒露,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也是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今年的國慶小長假,寒雨與冷風捨不得離開,伴隨至假期的尾巴。氣温的驟降,不少老人和小孩“中招”感冒,一些藥店的感冒藥成了“搶手貨”,因為假期來不及補貨,貨架上出現了空缺。
那麼,寒露時節該如何防護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朱鎮華教授介紹,寒露養生有“三護三防”。
一護:護足。民間俗語説:“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思是白露過後不要赤膊露體了,到了寒露節氣已是深秋,氣温驟幅下降,應防止受涼。
中醫講“寒從足生”,足部是足三陽經脈以及腎經的起點,如果足部受寒,寒氣容易入侵人體,不注意的話會導致舊病復發,尤其是體質虛弱或是本身患有脾胃病、腎病等慢性病人羣。
朱鎮華教授建議,寒露之後不要再穿夏季的涼鞋。平常除了穿厚襪子、棉拖鞋保暖足部之外,還可以利用看電視、休息的時間,站立踮起腳尖再放下,重複做至額頭微微冒汗,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預防寒氣入侵。 另外,晚上還可以用熱水泡腳,既能舒筋活血,又能温暖全身,同時還能緩解疲勞。
二護:護頸。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如大椎穴、風池穴等。注意給脖子保暖,能夠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處。
在寒露後,應儘量穿一些高領、立領的服裝,或者在脖子上披一條圍巾、絲巾、披肩,以幫助保暖。此外,平常也可多做“烏龜伸脖”的動作,前後伸縮脖子,再左右轉動,這樣有利於活動筋骨、放鬆頸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三護:護腰。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的位置。腎喜温惡寒,經常按摩能温煦腎陽、暢達氣血。
“ 平常大家可以經常用雙手搓腰,這個動作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固精益腎。 ”朱鎮華教授介紹,具體做法是雙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長強穴)。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做50至100遍即可。
一防:防感冒。寒露後,氣温變化大,稍不留神就會着涼感冒,特別是老人和小孩,抵抗力較差。 因此,應注意保暖,積極預防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病變,適時增減衣服,合理安排起居生活。
二防:防秋乏。俗語説“春困秋乏”。秋季是陽氣逐漸下降、陰氣逐漸上升的過渡時期。在陰陽轉換的時節中,會出現一些特有的現象,需要人體調整適應,比如秋乏,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 防秋乏最好的辦法就是鍛鍊,如登山、徒步、打球等有助於解除秋乏。在秋天中午12時到13時之間可以適當午睡,半小時即可。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打亂人體生物鐘。
三防:防抑鬱。秋風蕭瑟,由盛轉衰,不免讓人觸景生情,勾起人們心底憂鬱的心緒,使人們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秋季臨牀上抑鬱狀態的患者明顯增多,此時情緒調養十分重要。 因此,深秋時節,需保持良好心態,安寧平靜的心情,宣泄積鬱之情,因勢利導,培養樂觀豁達之心,這也是寒露養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人民日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