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標籤不要隨便貼!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你沒有説對話

“不要再玩了,快去扔掉,地上髒!”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正在收拾餐桌的我聽到母親的這一聲怒吼疑惑不已。

當時我手拿着碗筷,本能地往客廳回頭一看。只見母親正一隻手叉腰,另一隻手指着影子繼續大聲呵斥:“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我不要聽,我不要聽!”影子用雙手捂住雙耳,不斷搖頭,表現出很痛苦的樣子。

聽着母親繼續一句句的訓斥,我心急如焚地扔下手中的碗筷,快步走到影子面前。母親一看到我,更生氣地指着影子對我説:“你看看,你帶的好孩子,她在玩貼紙書的時候,把剩餘的貼紙底頁折成地圖玩,現在都弄到地上好幾次了,地上有細菌,我叫她把紙扔到垃圾桶裏,我怎麼説她都不聽!”

“不聽話”標籤不要隨便貼!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你沒有説對話

媽媽説這句話時,小小的影子不僅把手中的紙丟到地上,還使勁地用腳踩。

我正準備制止,沒想到她竟然很快就撿起那個沾滿灰塵、又印有鞋印的紙團往頭上蹭。

一向愛乾淨的母親更看不下去了,一怒之下就抓起影子手上的紙團,高高揚起往電視機那邊扔了過去,然後轉過身對影子大聲吼道:“看看你乾的好事,我都快要被你氣死了!”説完,母親怒氣衝衝地離開了。

站在一旁的我一下子就愣住了,只見影子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不斷從她小小的臉頰滑落,她低着頭,咬着嘴唇,努力不讓自己哭出聲來,一副委屈的樣子。

我原本想幫着母親説她幾句:“你怎麼可以這樣呢?髒的東西不能放到頭上啊!”可當我看到這一幕時,再也説不出話來了,而是蹲下來一把抱住影子對她説:“影子不怕,有媽媽在,媽媽抱抱。”説完,我緊緊抱着影子,輕輕撫摸着她的頭髮。

“不聽話”標籤不要隨便貼!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你沒有説對話

我能感受到影子呼吸急促、胸口不停起伏着,突然她“哇”的一聲放聲大哭了起來,我的肩膀很快就被她的眼淚浸濕了一大片。

我一隻手抱住影子,另一隻手不斷擦拭自己心痛的淚水。

在淚水中,我似乎看見了以前的自己。以前,我也跟母親一樣,不懂得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總喜歡用強迫的語氣逼迫孩子聽我的話,有時候甚至會因為孩子的一些行為而暴跳如雷。

比如影子吃飯的時候經常喜歡玩腳趾、咬勺子,我就會一把奪過她的勺子和飯碗,把她訓斥一頓。結果,不但沒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使她變本加厲地玩飯菜,還出現在凳子上扭來扭去等讓我暴跳如雷的行為。

慢慢地,我意識到自己用強迫的語氣逼孩子聽話是不對的。後來,當我在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高質量社羣讀沙拉女士的《特別狠心特別愛》這本書時,沙拉女士在書裏説:“有效的溝通是雙方向的,是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也是情感的交流。父母需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與其交流溝通。”

“不聽話”標籤不要隨便貼!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你沒有説對話

這句話給了我很深的觸動,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5歲的影子擁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自尊心也特別強,迫切地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可是,我跟母親都是用強迫打壓的方式讓她順服我們。這樣溝通的結果不僅無效,還起到了反作用。

想到這裏,我不禁把影子摟得更緊了。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難過,哭泣聲開始減弱,我輕輕地幫影子擦拭臉頰的淚水,看着影子那哭紅的雙眼,我的內心充滿了愧疚感。

與此同時,我又想起沙拉女士在《特別狠心特別愛》裏提出的“多用法則”:

l 跟孩子談話,一定要專一,讓孩子感受到對他很受重視。

l 跟孩子説話時請你蹲下來,用他眼睛的高度來看這個世界

l 和孩子溝通時面帶微笑,孩子回報你的也將是微笑。

l “言行”一致。

“不聽話”標籤不要隨便貼!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你沒有説對話

於是,我開始嘗試並運用起來,我蹲下身來,拉着影子的手,看着她的眼睛温柔地説:“影子,媽媽知道你剛才很難過, 你覺得那張紙很好玩,是不是?所以你要撕下來折成你想象中的地圖,對嗎?”

影子點點頭,但依舊默不作聲。

即使這樣,我也沒有氣餒,而是繼續鼓勵到:“沒想到我的寶貝想象力這麼豐富,能用紙張折成別樣的地圖,這可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呢!”我先對影子的創造力表示認同,然後繼續説:“你很喜歡玩,但不小心把它掉到了地上,是不是?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影子又點了點頭,這時候她的哭聲開始小了下來。

“嗯,媽媽理解你,明白你的感受。可是外婆看到那張紙被你弄髒了就不想讓你玩,因為掉在地上的東西容易沾到細菌,觸碰過就會生病的,外婆十分關心你,所以才會因此感到生氣。這張紙既然已經不小心弄髒了,那我們就不玩了,換一張乾淨的紙玩好不好?你還可以重新折一個新的地圖對不對?”我繼續跟她溝通道。

“不聽話”標籤不要隨便貼!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你沒有説對話

“嗯嗯”影子點頭小聲地回應着我,然後開心地折了起來。

在通過與影子和善的溝通後,她變得不再抗拒、樂意接受我的建議,而且還能主動把已經丟在地上的髒紙團撿起來扔進垃圾桶裏。

都説,溝通是一門藝術,一句話能把人説跳,一句話也能把人説笑,父母需要學會與孩子對話,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

就如今晚這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先給了孩子一個愛的擁抱,讓影子感受到愛,然後表達了我對她的認可,與她產生了共情,也讓她明白媽媽知道她內心的感受。

在她情緒有所緩和的時候,再進一步做引導,最後用那個能引起她興趣的“點”把她的注意力從這件傷心的事情上轉移走,孩子的不悦情緒就煙消雲散了,而不是讓壞情緒一直停留在這裏,最後的確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但與孩子之間得到了有效的溝通,在親子情感上又前進了一步。

“不聽話”標籤不要隨便貼!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你沒有説對話

我們總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那麼,我們怎麼説,孩子才會聽呢?這是我曾經一直困擾的問題,如今,我深深地明白,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沒有説對話。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除了互相尊重外,還要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如果你正苦於不知道如何與孩子説話,或者你的孩子表現出“不聽話”的行為,不妨試着運用沙拉女士的多用法則。只有父母“説對話”,孩子才能“聽話”。

作者簡介:小影子媽媽,一名80後全職寶媽,家有四歲女孩一枚,堅持親子早教三年,堅信科學才能育兒,希望通過學習,努力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與孩子同努力,共成長!做親子育兒的實踐者。

“不聽話”標籤不要隨便貼!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你沒有説對話

龍春華,筆名綠子靜,7歲孩子媽媽,親子暢銷書作家,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創始人(ID:lch201302)。著有《嬰幼兒行為心理學》、《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行為心理學 : 瞬 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後隱藏的秘密》(已出版繁體,銷量達20萬冊)、《再苦也要笑一笑》(出版第四版)等十餘部作品。目前正專注  創作家教與童書作品,從內到外地發揮媽媽養孩子的價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47 字。

轉載請註明: “不聽話”標籤不要隨便貼!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你沒有説對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