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筋動骨100天”就是在牀上靜養100天?恢復性鍛鍊有必要
流言:傷筋動骨100天,就應該老老實實的休息100天,別下地走動,以免骨折癒合不好或再次骨折。
真相解讀:
日常生活工作中跌打損傷十分常見。如果不幸骨折了,需要手術治療,術後需要休養。許多人認為“傷筋動骨100天”就應該老老實實休息100天,別下地走動,以免骨折癒合不好或再次骨折。這種理解正確嗎?術後如何療養才能夠有效的康復?
骨折後是如何癒合的?
動物和人骨折後的癒合過程都需要經歷3個時間段:炎症反應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塑形期。
炎症反應期出現在受傷後1-2周。由於骨折斷端和附近軟組織的血管損傷出血,在骨折部形成血腫,血液會向周圍滲透蔓延,因而導致局部缺血壞死引起無菌性炎性反應,此時軟骨細胞和骨細胞出現;原始骨痂形成期在骨折後的第2-6周。這時候新骨開始形成;此後進入骨痂塑形改進期,骨折斷端死骨被吸收清除,同時新骨形成,骨折部位形成骨性連接。
哪些因素影響骨折癒合?
骨折癒合時間取決於骨折的部位、受傷的嚴重程度及時間、治療及時性和治療方式以及傷者的身體素質。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骨折受傷的因素。如骨折部位、骨折類型、骨折處骨折斷端是否刺破皮膚伴有污染等。此外,骨折後及時得到有效治療,保護骨周圍的血液供應對於癒合最為重要。如手術方式的選擇、手術對血供的破壞、手術對骨折的復位情況等;術後的康復則取決於受傷者的體質,年齡、營養狀況、有無合併症如糖尿病等。
骨折癒合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我們知道蚯蚓被切斷後,斷端對合後很快能癒合接上;人類血管橫斷後把血管吻合後血流也可以再通。同樣,骨折後解剖復位後局部制動極為關鍵,因此術後馬上拄拐活動對骨折癒合不利,從這方面講,“傷筋動骨一百天”需要卧牀休養1-4周是對的。但是這不代表着躺在牀上一百天靜止一動不動。
在休息1-4周後度過炎性反應和原始骨痂形成期後,骨折患者可以通過運動來恢復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原有的彈性和韌性,躺在牀上一動不動會引發深靜脈血栓、肺栓塞,導致關節僵硬、小腿肌肉萎縮和壓瘡等併發症。在卧牀時間段內,患者也必須按時或不定時的牀上鍛鍊,即腳踝上鈎和下壓,左右轉圈活動,鍛鍊股四頭肌,適當根據病情活動小腿等。同時也需要注意,不當的錯誤過度運動和缺乏運動都可能延緩骨折癒合時間,造成“骨不連”或股骨頭壞死等,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之,股骨頸骨折手術後康復,需要正確理解“傷筋動骨100天”,早期卧牀休養1-4周是對的,但是卧牀不是靜止不動,需要參照骨科和康復科的建議,根據傷情儘早開始恢復性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