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青少年兒童的營養健康問題卻越來越突出。
很多孩子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特點:一些孩子因為膳食不合理、飲食習慣差成了“小胖墩”,還有一些孩子因為營養不良成了“小豆芽”。
1. 進食量的問題
大部分肥胖的孩子都是主食吃太多。
有些家長會認為已經控制吃肉了怎麼還會胖呢?
其實就是因為主食的量吃多了。
2. 膳食結構問題
除了進食的量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膳食結構。
2.1 主食
主食含碳水化合物比例高,吃多容易發胖。
2.2 含糖飲料
第二個因素就是含糖飲料喝得特別多。
2.3 甜食
還有一些甜食比如巧克力、餅乾、蛋糕,這些都是含糖的。
2.4 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基本都是高脂肪的食物,比如炸雞等。人們常説“吃洋快餐容易胖”,主要就是洋快餐食物加工烹飪過程中加入了很多油脂。
2.5 高湯
很多湯中的油脂是很高的,尤其高湯類,多喝這類湯無疑攝入了大量的油脂。
以上這些食物的攝入比重大了以後,就會發生膳食結構的偏差。
3. 腸道菌羣問題
如果膳食結構中蔬菜吃得非常多的話,腸道菌羣會往良好的方向去發展,良好的腸道菌羣會調整代謝狀況。
相反,如果膳食結構中以動物性食物和主食為主,而蔬菜攝入很少,往往會導致腸道菌羣發生變化,血脂、血糖的代謝都會受到影響。
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呢?
首先,要監測孩子的體重和身高。
其次,如果家長髮現通過自己的干預和調整之後,沒有辦法改善,那麼還是要尋求醫生的幫助。
有些時候家長自己沒有辦法發現其中的問題,還是需要專業的營養師為孩子做膳食分析,把每天吃的東西記下來,然後再做評價,就會發現高熱量來源,然後進行調整。
現代社會中,營養過剩的“小胖墩”越來越多,而身邊營養不足的“小豆芽”也不少見。
很多朋友會覺得: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怎麼還會有營養不足的情況存在呢?
其實不然,《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21》就指出:目前我國兒童營養問題呈現出“營養不足”、“隱性飢餓”以及“超重肥胖”的“三重”負擔。
“超重肥胖”大家都很瞭解,那麼“隱性飢餓”和“營養不足”具體指的是什麼呢?
“隱性飢餓”指的是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包括缺鐵、缺鈣、缺鋅、維生素D不足等問題。
缺鐵
在孩子餵養過程中,往往最關心的營養問題之一就是缺鐵。
母乳餵養的孩子在六個月之後,會容易發生缺鐵,所以在孩子六個月之後,每年要查一次血常規,來看看有沒有缺鐵的問題。
如果發現有缺鐵問題,就要及時補充。
因為鐵缺乏會對孩子的生長髮育造成影響,包括血液中紅細胞的生成等,如果嚴重缺鐵的話會導致貧血、缺氧。
即便是輕度缺鐵,也會影響大腦的發育,包括記憶力、執行功能等。
缺鈣
鈣是骨骼生長的原料。
如果飲食均衡,比如平日裏奶製品、豆製品,還有一些深色綠葉蔬菜攝入豐富的話,基本可以保障鈣的攝入。
尤其是嬰幼兒的奶量,在不同年齡段對奶量的需求會有所不同,在一歲以上強調需達到400到600毫升,三歲以上達300到500毫升,如果奶製品、豆製品或蔬菜等攝入量不夠,很有可能會造成缺鈣問題。
缺維生素D
維生素D缺乏的概率其實是非常高的,在孩子兩歲以內大家都有意識地去補維生素D,但而兩歲以上就很容易忽略了……
本期《養生大國醫》專家|朱冰泉
專家名片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浙江省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營養學會學生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婦幼保健學會兒童保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領域
兒童營養相關疾病,如營養不良、生長遲緩、肥胖、體重不增等的診治。
(養生大國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