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 石夢竹) “加大力度促進慈善捐贈向醫療行業投入,是打造國際一流醫學中心、推動實現健康共富、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支撐之一。”3月12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獨家專訪,分享了他在兩會期間關於慈善捐贈向醫療行業投入的建議。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梁廷波
醫院作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接受的政府差額補助較為有限。梁廷波表示,通過社會捐贈補充醫院收入,不僅能緩解醫院自負盈虧的壓力,還能強化公立醫院公益屬性,幫助優化收支結構,實現醫院高質量發展。此外,醫療領域是羣眾最關切的民生領域之一,以此為切入點加大三次分配投入,是共同富裕可感可及、新時代公益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以2019年8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發起的“小黃人”貧困患兒救助項目為例,梁廷波介紹,該項目至今累計投入公益資金超1.4億元,成功救助近700位終末期肝病患兒,獲得第十九屆(2022)中國慈善榜“年度慈善項目”稱號,有效拓寬了尖端醫療技術造福於民的公益路徑。
在此實踐的基礎上,梁廷波從優化税收優惠政策、加強公益組織建設兩個方面展開建議。
對於內外資企業慈善捐贈,梁廷波建議,税務部門適當擴大慈善捐贈税前扣除比例,延長結轉年限,同時通過公允價值認定,完善非貨幣捐贈税收優惠政策,由工商管理部門主導建立權威性定價體系對非貨幣捐贈開展公允價值認定工作,而税務部門也可加大企業對醫療健康等民生領域捐贈的税收優惠力度,以此激發更多企業參與到中國民生體系建設中。
“一般説來,官方慈善機構是接受社會捐贈的主體,他們承擔着接受捐贈並根據捐贈方意願使用捐贈的責任和義務。”梁廷波對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表示,但是在突發應急情況下,官方慈善機構因人力有限等問題往往不能及時滿足大量捐贈需求,造成應急支援工作效率變低。對此,他建議簡化對公立醫院等公共事業單位的定向捐贈備案流程,避免緊急情況下因社會捐贈路徑不暢而導致的捐贈效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