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發現孩子偷東西后,打罵最沒用!這3步,才能從源頭上解決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健康

前段時間看到微博上有個媽媽求助:發現孩子偷東西了,咋辦?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

這讓我想起之前的新聞,一個7歲女孩在商場偷玩具,媽媽報了警,結果網友們卻吵翻了。

有人支持媽媽的做法,畢竟老話説“三歲偷針,長大偷金”,及時地制止和引導,對孩子以後有好處。

也有人覺得,本該是父母的責任,卻交給社會。對於一個幾歲的孩子來説,這樣的做法太過極端,還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

關於孩子偷東西的行為,也時常有家長向我傾訴:

孩子偷拿了幼兒園的玩具回來;

逛超市結完賬,才發現娃手裏拿着根棒棒糖;

抱着別人的玩具就走,死活不撒手;

……

那當孩子出現“偷”這個行為時,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恰當引導呢?

1、直接訓斥或羞辱×

孩子偷東西,尤其是在公共場合被發現,很多家長臉上都掛不住,會情緒失控打罵孩子。

可是打完、罵完之後呢

廣西有個10歲的男孩因偷東西被父親打,離家出走20天。

父親説,孩子之前也曾2次因偷東西被打後出走。

可見,打罵並不起作用,還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是打罵越去偷。

父母的錯誤管教方式才是關鍵!

2、過分袒護孩子×

濟南一家兒童樂園監控顯示,一家四口發現娃娃機沒鎖,結果媽媽打掩護,讓孩子去偷毛絨玩具。

有句話説: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不稱職的父母。

孩子犯錯不可怕,怕就怕家長並不在意,還無限縱容。

這樣下去,才真的會讓“小時偷針,長大偷金”成為現實。

3、覺得偷家裏的沒關係×

前段時間一檔超火的紀錄片《守護解放西》,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

裏面有一個案件,弟弟偷了姐姐跟男友的買房積蓄2萬塊,姐姐無奈選擇了報警。

而據弟弟交代,以前就偷過家裏7000塊錢,父母都只是簡單批評一下,沒有當回事。

或許這個男孩以前就有這種行為,可父母沒有抓住機會好好教育,直到這次,還是姐姐出面選擇報警。

誰也不能保證,以後他會不會把手伸向別人的口袋?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尤其是5歲以前的孩子,他們往往沒有“你、我、他”的概念,喜歡就拿了,不分你的我的

就像小時候看《蠟筆小新》,小新每次回家都會説“你回來了!”,因為他不懂“你”和“我”有什麼區別。

而且有時候他們不僅會拿別人的東西,也會很大方把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物權意識

知乎上就有家長髮帖,同學向孩子索要東西,孩子就大方送出去了。

那如何幫助孩子建立物權意識呢?

1、溝通時多強調“你的”“我的”“他的”

平時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強調,比如常常説這個玩具是你的,那件衣服是媽媽的,這個揹包是爸爸的。

教孩子區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知道並理解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

2、幫孩子建立公共物品使用規則

很多孩子上幼兒園後,都會出現把幼兒園的玩具拿回家的情況。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不偷拿別人的,也要保護好自己的

我們不止要教孩子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也要保護好自己的東西,如果被偷,要及時求助

網上有位媽媽氣憤發帖,孩子冰墩墩被偷了,不敢跟老師和家長説。

有多少孩子東西被偷後,不敢告訴大人,只因怕被罵。

其實東西被偷不是孩子的錯,要跟孩子説清楚,教他們如何尋求幫助,維護自己的權利才是根本。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①直接告訴孩子這個行為是錯的

當發現孩子偷拿東西后,不用太委婉或繞彎子,而要平靜且嚴肅地説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②陪同孩子一起還回去,有損失要賠償

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教怎麼做,然後讓孩子自己去承擔,但孩子內心是很慌的。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時候需要家長陪同孩子,首先要讓他有勇氣能承認錯誤,你的教育才有意義

③耐心詢問孩子原因

任何行為的背後都是有動機的,跟孩子單獨聊一聊,為什麼要拿別人的東西。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除此之外,作為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孩子的三觀和行為,無不受到父母和周圍人的影響。

哪怕不是惡意的,也不要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否則孩子會有樣學樣。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創造一個輕鬆的環境,多給孩子點時間慢慢來,你就會發現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