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傻,老二精”,影響孩子性格的不是出生順序,而是這個
如果你想知道“愛恨交織”是什麼體驗?看看家裏的兩個小朋友就知道了。他們打起架來恨不得對方馬上消失,但和好起來又恨不得變成連體嬰兒。雖説是同一家“生產商”製造出來的,可這產品幾乎就沒有類似的,性格、長相、興趣都不盡相同。這中間究竟有啥規律可言呢?老話説:老大傻,老二精。別以為這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經驗依據的哦。先説老大,老大是家裏的第一個孩子,從小承受着比弟弟妹妹更多的責任感和父母的承受值,內心更為焦慮,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從心理角度來説,老大希望自己處處表現得像個“小家長”,減輕父母的負擔,贏得長輩的歡心和讚許。比如,《都挺好》的大哥,總喜歡把“我是蘇家長子”這句話掛在嘴邊,想來估計是從小就被他媽媽洗腦“你是蘇家長子,要起到表率作用”,他的確也很努力,國外留學。只是後來沒有進取導致一系列不愉快。一長輩曾説:我特別心疼我的大女兒,因為我覺得她太辛苦了,不僅要照顧自己的小家,還時不時要回來看我們這兩個老的。相比她弟弟,她太有責任感,太委屈自己了。我們讓她放輕鬆些,可是她做不到。老大的自畫像就是:任勞任怨、甘於奉獻、努力上進、獨立穩妥。再説老二,如果家裏只有兩個小孩,老二最為最小的孩子,當然能夠獲得家中所有人的專寵。畢竟時隔幾年,當老大已經長到狗都嫌棄的年紀,老二肥嘟嘟的小臉自然更討人喜歡。老二出生時,父母爭強好勝的年紀已經過去,對孩子的期望值會適當降低。有了養育老大的經驗,父母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知道孩子在某個階段會出現什麼狀態,呈現出更大的包容心,孩子承受的壓力也不會那麼大。父母有時候甚至會自我安慰:“家裏兩個小孩,有一個孩子有出息就行,另一個就隨他吧。”當然,老二因為從小有老大的庇護,顯得更加叛逆、不乖、調皮,自由地釋放自己的天性,“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比如,《都挺好》的老二,每天在媽媽的保護下,混吃啃老。在贍養老人的問題上,並沒有覺得只讓老大出錢,自己不出錢買房子有什麼不對,更沒有覺得自己花媽媽的錢有什麼不對。“大哥在國外留學,是媽讓我天天蹲家裏,她説只要我陪着她,看着她,她就感到幸福。”可當母親去世後,老二的一切行為都變成了他的不是。最終我們會發現,真正影響孩子性格的原因,不是出生順序,而是父母對不同孩子的養育方式。華為二公主姚安娜前陣子宣佈出道,雖然頂着資源咖的頭銜,可觀眾並不買賬。因為此時老大孟晚舟正在異國他鄉身陷囹圄。二者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孟晚舟出生時,華為還沒有穩定,她是一路苦過來的,即便進入公司,也是從最底層做起,她和華為共同成長,她作為家中老大,自己就給自己揹負了很多責任。而老二出生時,可以算是出生即巔峯,含着金湯鑰匙,她身上沒有那麼多的家族使命,可以在前輩們的成果上盡情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人説,多小孩的家庭,最需要的是父母一碗水端平。可談何容易,真正不需要一碗水端平,而是需要父母的碗裏一直有源源不斷的水,給了一個孩子足夠的愛,還能給另一個孩子足夠的愛。如果能做到這樣,無論是老大還是老二,都能夠感到快樂、幸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9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