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脾不好,就出虛汗!尋常健脾方,止汗、止咳、增食慾,給天下父母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健康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兒科學》、《中醫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給你説一則醫案故事。它再一次生動地告訴我們,萬病之根,皆在脾。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熊寥笙。

這個老人家,生於1905年,享百歲高壽。他是四川人,歷任重慶市中醫研究所副所長、重慶市衞生局中醫科科長,先後參與創辦了重慶的第一、第二中醫院。新中國成立前,他曾主編《國醫月刊》,和當時的取消中醫的政策抗衡,為中醫的發展,立下了功勳。

有一次,熊老先生接待一個小患者,才3歲,是一個小女孩。

她什麼毛病呢?就是咳嗽,而且已經延續一個月了,怎麼也不見好。西藥吃了一大堆,無效。

而且,除了咳嗽以外,這孩子還特別愛冒虛汗。尤其是額頭上,一旦咳嗽起來,那汗就呼呼往外冒,就像洗頭了一樣。同時,孩子食慾差,每頓只能吃小半碗的東西。大便一日兩次,稀溏,量少。


來的時候,這孩子躺在媽媽懷裏,精神倦怠,一點都不活躍,看上去病氣沉沉。

熊先生為孩子診脈,發現脈象很細弱。

當時,孩子的母親十分焦慮。她帶着哭腔問,這孩子還有沒有救了?

熊老沒有言語。他默默攤開紙筆,給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黨蔘9克,焦白朮9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陳皮4.5克,桔梗3克,浮小麥15克,大棗3枚,水煎服,每日一劑,分3次温服。一共開了三劑。

寫完,熊老抬起頭來道:“孩子沒事兒,你不用着急”。

結果如何?患者用藥之後,食慾有所提升,大便變幹了,每日一次,而且咳嗽略顯減輕。接着,再用5劑,咳嗽消失、出汗停止,食慾和大便都正常,孩子的精神頭徹底緩過來了。

孩子有救了。做母親的萬分感激,事後專程找到熊老,當面下跪謝恩。

這裏頭是什麼道理呢?來,我給你説一説。

這個孩子啊,是先天脾胃虛弱,再加上久咳傷肺,最終導致了一個脾肺氣虛。

首先,我們得明白一個道理。這就是,五臟之中,脾屬土,肺屬金。土能生金。脾土是母髒,肺金是子髒。

中醫裏頭有一個概念,就是子盜母氣。子髒的病,日久,會波及到母髒。

就這個小患者而言,她已經咳嗽一個月了。肺有病,一個月,它就容易牽連到脾,使得脾氣受到損傷。

這個過程,其實也因人而異。很多孩子,就算感冒咳嗽了,他也能吃飯。為啥?脾氣強啊。因此,就上文醫案裏的小女孩來説,之所以肺病及脾,關鍵還是在於脾氣虛弱,她的“底兒”不厚。


脾氣受損以後,土不能生金,於是這個肺氣啊,就變得越發虛弱了,咳嗽不見好戰。

脾,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受損,氣血生化不足,患者就四肢乏力、精神倦怠,不如別的孩子歡實。另外,由於氣虛,肌表衞氣不足,所以津液不得固攝,她就多汗。便溏質稀,更是脾虛運化不及的寫照。

所以説,眼下這個孩子,就得健脾益肺,提升脾肺之氣。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怎麼操作呢?當時,熊老用的是異功散加減。我們再看一遍:

黨蔘9克,焦白朮9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陳皮4.5克,桔梗3克,浮小麥15克,大棗3枚,水煎服。

這裏頭,黨蔘、白朮、茯苓、甘草和陳皮,這五味藥就是異功散了。它其實就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上一個陳皮。其中,黨蔘、白朮、茯苓、炙甘草健脾肺之氣,陳皮行氣,入脾肺二經,既能健脾理氣,還能止咳。

在這個基礎上,用桔梗作為舟楫之藥,載脾氣入肺,再用浮小麥15克來止汗。大棗3枚,用於化生營血,使得氣有所依。這就是基本意圖。

總之,這個小方子,開得十分精巧。用量很輕,但是直達病所,切中病機,故而能夠取效。


道理,其實很簡單,一説就破了。關鍵是,我們得明白其中的深刻含義。

要我説啊,還是那句話,萬病之根,皆在脾。尤其是一些小孩子,他們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很多都可以歸結到脾上來。比如説食慾不振、總拉稀、愛出虛汗、咳嗽不愛好、容易感冒、跑幾步就累等等。對這樣的孩子,應該考慮從健脾入手。這是一條基本的醫學常識。

當然,熊先生在醫案中用的方子,不見得對所有人都適合。非專業讀者,你在明白這番道理以後,應該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異功散,不要盲目。異功散配上桔梗、浮小麥、大棗,主要治的就是久咳、脾虛、多汗、乏力,證屬脾肺氣虛的。辨證屬這個證,才能用。不是這個證,不能用。辨證的過程,必須專業、精準。

最後,我希望所有為人父母者,務必讓孩子吃好。你給孩子花再多的錢,不如給他做一頓好飯。養好了脾胃,他的生命才有壯大成長的資本。這是最主要的啊。

好了,就説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