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從小學到中學,帶來的不光是學習壓力的變化。孩子是選擇住校還是走讀,同樣牽動着許多父母的心。這其實也怪不得父母,看着自己從小照顧到大的孩子,一下子需要獨立生活,父母們除了欣慰,更多的是充滿擔心:
孩子能不能照顧好自己?孩子會不會和其他同學鬧矛盾?孩子受委屈怎麼辦?
前段時間知乎的一則“我後悔讓孩子住校”文章的走紅,更是讓許多父母心裏惴惴不安:難道讓孩子住校真的是害了孩子嗎?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席話,揭開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説到白巖松,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這個央視的著名主持人,憑藉詼諧幽默的播報風格和鞭辟入裏的思想觀點,備受觀眾的喜愛。而白巖松的智慧不光體現在工作上,在育兒方面也是頗有見解。
在一次參加節目時,聊到自己的孩子,白巖松直截了當地指出:“我和妻子再苦,也不會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
白巖松關於寄宿制學校的看法,實際上和育兒專家尹建莉的看法不謀而合。尹建莉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寄宿制學校對孩子的危害,要遠遠大於所謂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如果説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就能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那孩子還讀什麼書,直接將孩子送到孤兒院不更有效果?”
白巖松和尹建莉之所以對寄宿制學校不認同,其實是因為寄宿制學校帶來的三種傷害。
傷害一:身體傷害
現在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事件無疑為父母敲響了警鐘:孩子住校並不等於百分之百的安全,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因為一句話就大打出手。電影《少年的你》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傷害二:心理傷害有人將寄宿制學校稱為“半個孤兒院”,這種説法並非沒有道理。著名的“恆河猴”實驗已經告訴我們,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愛和陪伴。
這種愛和陪伴一旦被剝奪,就會讓孩子從失望害怕,逐漸到冷漠牴觸,甚至變成一個父母完全不認識的孩子。父母原打算的獨立教育,反而會將孩子推向反面,甚至推到犯罪的道路上。
傷害三:親子關係受損
對於一些父母來説,將孩子送去住校實在是“無奈之舉”。工作原因和家庭條件限制了他們將孩子留在身邊。可對於孩子來説,父母的理由更多的是藉口。
每天放學看着其他同學開開心心地回家,過生日也有父母在家等着慶祝,而自己卻總是一個人。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產生抱怨心理,和父母的關係也會逐漸變差。
想要孩子獲得一種好的“住校體驗”,父母最好和孩子説這三句話●“爸爸媽媽把你送去住校,不是不愛你。”
面對即將住校的孩子,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安撫孩子的情緒,要清清楚楚地告訴孩子,自己將孩子送去住校,並不是不愛他。
同樣如果是因為工作原因或者家庭原因,父母也應該清清楚楚地告訴孩子,而不是瞞着。知道原因的孩子才不會產生“拋棄感”,也會更加主動地去適應集體生活。
●“住宿生活並不可怕,媽媽小時候住宿的時候……”別看這些十四五六的孩子已經是半大小夥子,可住校對於他們來説,畢竟是一個未知數。對於即將到來的集體生活也是既期待又擔心。
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些自己住宿時的經歷和快樂回憶,讓孩子事先了解一下住宿生活,心裏有了預期,對未知事物的害怕心理自然也會減弱。
●“如果遇到有人欺負你,不要害怕,告訴媽媽和老師,你是受害者沒人怪你。”
在遇到校園霸凌事件時,父母要教育孩子勇敢地將事情説出來,而不是瞞着。如果孩子是受害者,父母也要堅決地站在孩子身邊,不要説“一個巴掌拍不響”的話,自己對孩子的支持,才能成為孩子下次不再被欺負的勇氣。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