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患者痊癒後的成就感,讓我在日復一日的辛苦中堅持下來——專訪曹敏教授

每一次重大呼吸傳染病出現時,都是呼吸科醫生衝在第一線,與病毒“真刀實槍”直接較量。無論是“SARS”還是“新冠”,醫生們身先士卒,救患者於危難,都少不了呼吸科醫生的身影。

作為呼吸科醫生,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曹敏教授經常被問道:“怕嗎?”

曹敏回答:“怕,但也要往前衝,這是呼吸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衝在疫情第一線的呼吸人

20年前,一種被命名為“SARS”的病毒出現在祖國大地,傳染性強、病死率高,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面臨的最重大呼吸傳染病考驗。年輕的曹敏醫生主動請命支援發熱門診值夜班,這是與病毒短兵相接的最前線。

是患者痊癒後的成就感,讓我在日復一日的辛苦中堅持下來——專訪曹敏教授

曹敏教授

那時,上小學的女兒已經開始懂事,知道媽媽去的戰場有多危險。每次曹敏出門上班時,女兒都會抱着她哭,求着她不要去,令人心疼和不捨。

“前路未知的兇險,作為女兒、妻子和母親的責任,我也會害怕和顧慮,但想着有這麼多患者等着我去救治,如果我退縮了,他們怎麼辦?”曹敏回憶起那時的事,女兒掛滿淚珠的小臉和稚氣的聲音猶在眼前。但是,曹敏消化掉內心所有的壓力,整理好情緒堅持去到一線,這一堅持就是一個月。

20年後“新冠”來襲,曹敏再次披甲上陣。在2023年1月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接管了神經外科新冠肺炎救治的工作。每天晚上,曹敏都會堅守在病房中,在病牀旁觀察患者的情況。那天晚上,曹敏與往常一樣,仔細檢查患者的病情,一位85歲的老年患者引起了她的注意。

老人的胸部CT顯示,其肺部病情不容樂觀,在入院前1周有明顯進展,需要用激素治療。而高齡、高血壓與糖尿病病史等危險因素,給可能使患者獲益的激素療法也帶來一定的風險。曹敏思慮再三,撥通了患者女兒的電話,充分溝通了老人的病情以及使用激素可能的獲益與風險。患者女兒瞭解情況後,被曹敏醫生的專業和細心所打動,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曹敏推薦的治療方案。經過曹敏醫生的精心治療,老人僅僅治療半個月,就痊癒出院了。

患者出院一週後,曹敏收到了患者女兒送來的感謝信和錦旗。她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説:“沒有想到一個主任,會在深夜親自打電話跟我溝通病情,是曹主任救了我父親。”於曹敏而言,這只是她日常診療中普通的一天,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她都會盡心竭力地給出最佳治療方案,於患者而言,卻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完整的家庭。

曹敏説:“呼吸科醫生是最忙、最危險的,當疫情來臨時首當其衝地衝在最前線,而救死扶傷的醫者信念,患者痊癒後的成就感,讓我在日復一日的辛苦中堅持下來。我覺得呼吸科醫生雖然辛苦,但我們是最棒的,我為身為呼吸科醫生而感到驕傲。”

鼓醫呼吸人的榮耀

曹敏教授對於身為呼吸人的驕傲,身為醫者救死扶傷的信念,來源於鼓醫呼吸科的一脈相承的精神與風骨。

始終保持前沿與創新,是鐫刻在鼓醫呼吸基因中的。1963年,鼓樓醫院呼吸科的創始人侯傑教授在國內首先開展侷限性開胸肺活檢,診斷了國內第一例“特發性肺纖維化”病例;1964年,她率先開展了間質性肺疾病(ILD)的臨牀研究,開啓了中國ILD臨牀研究的先河;1979年,她在國內首次開展並推廣了經支氣管鏡肺活檢術,解決了肺瀰漫性疾病與周邊型肺癌難以診斷的局面,引起了呼吸科學術界的轟動,並且受到了國家衞生部的嘉獎。

在ILD與肺纖維化領域的多項開創性研究,成就了現在的鼓醫呼吸科,它以瀰漫性肺病的診斷和治療為特色,逐步形成了針對以ILD為主體的呼吸疑難病和危重病的診治體系和多學科的專家團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曹敏投入到ILD的研究中,對推動ILD的診療與科研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她與團隊成員一起,將科室建設成為首批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認定的7家ILD診療示範中心之一,並建立了江蘇省省級ILD的診療協作組;深耕31餘年,她個人也在此領域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不僅參與編寫了《實用間質性肺疾病》《肺科醫師讀片指南》等多篇著作,還成為呼吸領域診治ILD的知名專家,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間質性肺病的患者前來就診,使眾多的患者獲得了重生。

ILD是絕症的觀點已經落伍了

2015年,曹敏接診了一位IPF的患者,當得知該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3~5年時,患者和家屬非常沮喪,感覺被判了死刑。

“很多患者都認為得了ILD就是絕症,其實這個觀點已經落伍了。”曹敏教授介紹,ILD分為6大類,其中有4大類是可以完全控制甚至治癒的。6類疾病中的特發性肺纖維化(IPF)也已經擺脱了既往無藥可治的困境,新型抗纖維化藥物維加特等藥物的問世,使很多IPF患者延長了生存期,改善了生活質量1,2。

曹敏在瞭解患者的情緒後,鼓勵他説:“你現在用了這些抗纖維化藥物,延長了2~3年的壽命,而在2~3年後,可能又有新的抗纖維化藥物出現,那又是2~3年,學科在不斷進步,一定有新的藥物來控制肺纖維化。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2015年該患者就診時,經過詳細的CT的檢查,發現雙下肺的網格狀陰影還很輕,且肺功能正常,曹敏建議他使用抗纖維化藥物維加特。患者非常配合治療,按時服藥、定期複診。8年來,患者的肺功能只有緩慢的下降,並未影響生活品質。更難能可貴的是,新冠病毒也敗下陣來,患者感染後順利康復,這其中不乏抗纖維化藥物的功勞。

曹敏指出,ILD是慢性病,以老年患者居多,早期沒有症狀,通常在體檢時被發現。ILD的主要症狀是氣喘,很多人會誤以為是衰老引起,常常被忽視而延誤診治,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和預後。因此,

“間質性肺疾病不再是絕症,我們有藥物可以控制,也有藥物可以逆轉,ILD患者必須要早期識別、早期治療,越早使用抗纖維化藥物,獲益就越大。只要早診早治,我們可以讓更多的患者得到更長的生存期。”看着越來越多的ILD老患者來複診,從醫30餘年的曹敏由衷地高興。

醫生也是追光者

“曹主任您好,我父親已於7月29日離世。在他生病的這段時間,我們有幸遇見了您這樣一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好醫生,從您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叫醫者仁心。在這段最灰暗的日子裏,您像一束光,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指引我們前行。”這是曹敏在互聯網醫院上接診的一位患者家屬給她的來信。

從2017年偶然接觸到互聯網醫院,曹敏發現這樣的問診形式可以方便患者就醫,服務更多偏遠地區的患者。從那之後,無論下班多晚,曹敏都會親自回覆網上患者的問診。因此,她連續6年被評為“中國好大夫”。

“好醫生是患者心中的光、心中的希望。醫生如果能做到換位思考,把患者當成自己的親人,盡心盡力地救治每一位患者,就會收穫真誠對待,相互理解。”曹敏認為,醫生也是追光者,不斷追求和探索新的治療方法、新的診療技術,救治更多的患者,幫助患者重獲新生,這就是醫者心中永遠追求的那道光。

參考文獻:

1. Richeldi L, du Bois RM, Raghu G,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intedanib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N Engl J Med. 2014 May 29;370(22):2071-82.

2.Corte T, Bonella F, Crestani B, et al.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appropriate use of nintedanib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Respir Res. 2015 Sep 24;16:116. doi: 10.1186/s12931-015-0276-5. PMID: 26400368; PMCID: PMC4581488.


僅供醫療專業人士參考

審批號:PC-CN-104063

有效期至:2024年5月23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92 字。

轉載請註明: 是患者痊癒後的成就感,讓我在日復一日的辛苦中堅持下來——專訪曹敏教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