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還不會説話時,只能用哭泣來表達身體的不適,很可能是因為鼻塞、長牙疼痛、腹部脹氣、便秘等,此時爸媽不妨運用反射療法,按按寶寶的腳底,就能舒緩這些不舒服!
當你的寶寶哭鬧不安,不妨使用嬰兒反射療法神救援!反射療法古時候被中醫用來保健身體,對腳、手和耳朵所對應的身體部位給予按壓,被認為可以舒緩不適,改善血液循環及強化免疫系統。
然而,這種技術近期在歐美國家受到歡迎,他們認為反射療法可以説是最自然,且為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甚至可以安撫寶寶。據説嬰兒對反射療法的反應比成年人好很多,主要是因為寶寶對身體接觸更容易接受且敏感,因此當他們不安的時候,可以通過握手、撫摸背部等方式來安慰他們,但並不總是有效。
但是足部反射療法可以經過按壓,而舒緩寶寶其對應的部位,如:腹痛、便秘、鼻塞等,而這種方式對1歲以下的寶寶更有用,因為他們的腳底此時還是扁平的。
以下家長可以根據對應的舒緩部位,跟着試試看。
腳趾:舒緩頭痛、牙痛
腳趾所對應的部位為頭和牙齒區域,非常適合用來舒緩頸部以上的不適,例如:嬰幼兒感冒常見併發症的中耳炎、長牙疼痛等,可以在寶寶躺下時,用摩擦的方式順時針搓按寶寶的10根腳趾,也可以按壓腳趾間的指縫,但注意動作要輕柔。
腳趾中心:舒緩鼻塞、流鼻涕
腳趾的中心點所對應的部位為鼻竇,可以用來緩解寶寶鼻塞、流鼻涕或其他呼吸問題。方法很簡單,先用一隻手握住寶寶的腳,另一隻手的食指與拇指抓住寶寶的腳趾中心,用大拇指順時針按壓,相同的動作再重複按另一腳。
前腳板:緩解咳嗽、胸悶、難睡
前腳板對應的位置為胸腔,可緩解寶寶感冒引起的呼吸不順、難睡、慢性咳嗽或痰瘀等問題。一次按摩一隻腳,可以嘗試以螺旋狀從左到右搓按,或者是用手指交替輕柔按壓。
腳底心點:穩定情緒、舒緩胃部不適
這裏對應到的是太陽叢神經,是許多神經的匯合點,也位於肺與胃的中間,按摩此處有助於緩解胃部不適,能使寶寶的情緒平靜。可以將寶寶的雙腳放在手中,將拇指放在此穴位,再以畫圓的方式按壓。
足拱:上半部緩解消化不良、腸阻塞,下半部舒緩脹氣、便秘
可將足拱分為上下半部,上半部對應到的是上腹部,下半部則是下腹部,主要舒緩寶寶的腸道,如:腸阻塞、消化不良、脹氣、便秘等。可從左腳開始,將手指放在上足拱的左下側,沿着曲線輕輕按壓,右移直到腳的邊緣,接着重複右腳。
上半部按完之後,可以接着往下移動到下足拱的區域,以搓按或畫圓的方式從左至右輕輕按壓。
腳跟:舒緩肌肉緊繃、髖關節疼痛
腳跟對應的部位為骨盆,如果寶寶有肌肉緊繃、姿勢不良引發的髖關節疼痛,可以按壓腳跟舒緩。先讓寶寶躺着,將他的腳握在手中,用手指從腳跟輕輕按壓至腳趾。
足部按摩不能取代治療
足部反射療法還可以讓寶寶更好睡,減少疼痛與焦慮,但要記住,寶寶很脆弱,一定要用最温和的按摩力道,每個區域只要按1~2分鐘即可,若寶寶抗議,那就不要勉強,可以下次再試試。
雖然反射療法的原則是按摩,也被認為安全性較高,但嘗試前還是建議先詢問過專業醫生比較好。
此外,這種方式只能減輕某些情況與特殊症狀所引起的疼痛,並不是治療,因此當寶寶患有急症時,一定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