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很小的時候,娜姐就聽長輩説:“味精吃多了會長白頭髮,做飯得少放點,這東西比較“毒”,少碰為妙”,味精吃多了有這麼可怕?
味精有“毒”是真的嗎?
相信不少人都跟na姐一樣,從小就聽長輩説起味精的“壞話”,網絡上關於味精有“毒”的文章也是屢見不鮮。
其中,温度超過100℃時,味精就會致癌的説法最是嚇人,事實果真如此嗎?
味精不會致癌,但會使血壓升高。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胡小松教授表示,經過將近20年的研究,證明了食用味精是非常安全的。
味精的“致癌説”認為,在高温下,味精中的穀氨酸鈉會發生變性,變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從而誘發癌症。
然而,有人曾經做過實驗,將味精持續在115℃至120℃的温度下加熱3小時,僅僅有0.7%的穀氨酸鈉會變成焦穀氨酸鈉。
實驗證明,儘管一般的味精中含有大量的穀氨酸鈉,但在高温下,只有很少一部分穀氨酸鈉會轉變為焦穀氨酸鈉,這個量對人體產生的影響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之所以建議在出鍋之前添加味精,並不是因為高温下味精會生成致癌物,而是為了更好地保持味精的鮮味而已。
最重要的是,味精中的穀氨酸鈉廣泛存在於多種水果中,比如番茄、葡萄等水果,都含有這種物質。因此,味精有“毒”這種説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不過,由於味精中含有大量的鈉元素,若是大量食用味精,導致鈉元素過量的話,容易造成水液瀦留,引起血壓升高。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説,則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此,血壓高的人應該慎重食用味精。
還有人説,味精吃多了會長白髮,甚至會導致脱髮,這個説法又是真的嗎?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相關部門或權威人士發表過食用味精會導致長白髮、脱髮的説法。
相反,有研究證明,味精中的穀氨酸鈉進入人體之後,會轉化為谷氨醯胺和酪氨酸,這些氨基酸能夠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反而有益於人體健康。
如果出現脱髮問題,應該及時到醫院對症檢查,找到根本原因。
雖説味精不會導致脱髮,更不會致癌,但味精的一些危害還是不能忽視!
過量食用味精,可能會引發3個問題
引起缺鋅:
過量食用味精,會增加血液中的穀氨酸含量,限制人體對鋅、鎂等礦物質的利用。
尤其是穀氨酸與鋅結合時,會生成穀氨酸鋅,這種物質是不能被人體有效利用的,最終導致出現缺鋅的問題。
影響骨骼發育:
對於孩子來説,過量攝入味精,會抑制下丘腦分泌甲狀腺釋放激素,從而影響骨骼發育,此外,還可能對腦神經和視神經造成影響,危害大腦發育。
所以,家長一定要嚴格控制孩子攝入味精的量。
干擾神經系統:
由於味精中的穀氨酸鈉進入人體之後,會分解穀氨酸,這種物質經過各種酶的催化後,會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從而干擾神經系統,引起頭暈、嗜睡等不良反應。
因此,儘管味精是一種安全的調味料,也不能隨便吃。
如何安全食用味精?
由於味精中含有大量的鈉,每三克的味精就相當於一克的食用鹽。因此,如果味精攝入過多,容易引起鈉元素超標的問題,引起血壓升高。
歐盟食品安全局建議,成年男性每天攝入的味精量不要超過1.8克,而女性則不應超過1.5克。
上文提到,味精對人體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危害,有兩類人最好不要食用味精:
營養學家建議,一歲以下的嬰幼兒最好不要吃鹽,而味精中也含有鹽,給嬰幼兒製作輔食時,最好不要添加味精,否則會引起挑食或偏食的不良習慣,不利於嬰幼兒的生長。
由於味精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血壓升高,而血壓升高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非常危險,為了控制好血壓,有血壓問題的人最好也不要食用味精。
此外,在食用味精時,還有三件事需要注意。
炒肉時不用加味精:肉類本身含有穀氨酸,與食鹽中的鈉結合之後,會生成穀氨酸鈉,而味精中的主要成分便是穀氨酸鈉。因此,炒肉時加味精變成多此一舉。
味精不要與醋同用:由於味精在酸性環境下不容易溶解,發揮不出該有的提鮮作用,因此,放了醋的菜餚,就不要再加味精了。
甜味菜餚不加味精:只有在鹹味菜中,味精才能發揮出鮮味,而甜味菜加味精,不但不能增加鮮味,反而會抑制原有的鮮味。因此,在做玉米羹之類的菜餚時,就不需要加味精了。
那麼,跟雞精比起來,兩者哪個好呢?
味精、雞精到底哪個好?
從成分上看,雞精並不是味精的“升級”,味精中百分之九十的成分都是穀氨酸鈉,剩下的成分是鹽、糖、鐵等物質。
而雞精中除了含有40%的味精之外,還有雞肉粉、食用香精等添加劑,是一種複合調味料,它並不是由雞肉製作而成的,所以,並不存在雞精比味精好的説法。
由於雞精不容易溶解,一般來説,在烹飪的時候,需要先將雞精溶解之後,再加入菜餚中,而且可以在任何時候加進去。
但味精在過熱的環境下會失去鮮味,因此,需要在快起鍋時加入。
至於喜歡用雞精還是用味精,全憑個人喜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使用味精,還是使用雞精,都需要控制好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