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歲還不會説話,奶奶懷疑沒給孩子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見字如面,時間讓你和我遇見,而這裏的文章讓你決定是否留下。

中華文化有着千年歷史,在這歷史長河中,藴含着我國古代人民的諸多智慧,當中有很多是老一輩人,口口相傳的生活智慧,而對於寶寶的出生,很多老人都會建議要剪掉孩子的舌根。

可什麼是剪舌根呢?

剪舌根,是一種針對由於舌繫帶過短,影響舌頭無法正常自由地前伸,導致需要通過剪斷舌繫帶,才能恢復正常語言功能的常見手術。

寶寶1歲還不會説話,奶奶懷疑沒給孩子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寶寶舌根實拍圖

可每個孩子出生時,真的就需要剪舌根嗎?小編認為,也未必,還是要根據寶寶發育的情況,來決定。

寶寶1歲不會説話,奶奶説是沒給孩子“剪舌根”導致,被醫生駁回

小文是一位新晉寶媽,孩子剛滿一歲,相較於其他小朋友,小寶顯得話太少,還有一些含糊不清,都説全世界最相同,也最簡單的單詞就是“媽媽”。

可在小寶嘴裏還是那麼的不清不楚,小文很擔心,孩子以後語言發育會有影響,於是急忙帶孩子來醫院檢查。

寶寶1歲還不會説話,奶奶懷疑沒給孩子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寶寶的舌根

見到醫生後,孩子的奶奶便迫不及待的説:“我説這孩子,應該早去剪舌根的,他們就是不聽,你看,現在出問題了吧!”奶奶一副瞭然於胸的樣子。

老人家只顧一旁數落、埋怨小文,全然不顧孩子,醫生只能勸阻道:“不是什麼人都需要剪舌根的,沒有專業人士精準的判斷就去剪,對孩子的發展未必是好。”

醫生轉而向小文解釋説:“孩子現在還沒有發育完全,語言不清楚、話少的原因可能不是舌根的問題。”

醫生緊接着詢問了家裏的情況,也漸漸明白了,孩子現在症狀的原因。“你們回去吧,這種治不了,也沒辦法治療,還是回去訓練孩子語言能力吧”

原來,由於小文夫婦都是雙職工,孩子一直是由奶奶照顧,老人帶孩子不注意方式方法,很少引導孩子進行語言訓練,也不刻意鼓勵孩子説話,還時常讓孩子保持安靜,導致孩子話少,不願表達。

寶寶1歲還不會説話,奶奶懷疑沒給孩子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寶寶吐着舌頭

想要改變這樣的症狀,就需要家長多去帶動、鼓勵孩子説話,讓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糾正後,孩子的狀況就會有所改觀。

聽了醫生的解釋,孩子奶奶只是默默的低下了頭,也不再埋怨小文。

其實,未滿2歲的孩子,在語言能力上都有自己不同的發育狀況,這都是與孩子的自身條件、家庭環境、以及家長引導和教育有關的。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1歲左右便可説話的,還要根據個體不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説話較晚呢?

導致寶寶説話晚其實存在很多原因,其中分為:病理性原因和生活性原因。

病理性原因:

身體器官存在病症

寶寶在月齡低時,家長如果不夠細心,是很難發現孩子一些器質性器官的病症,比如耳朵。

如果孩子的耳朵不是很健康,無法聽清聲音,就會導致寶寶語言學習能力下降,也就會影響孩子會説話的時間。

所以月齡孩子進行定期體檢,是十分必要的環節。

寶寶1歲還不會説話,奶奶懷疑沒給孩子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剪舌根

生活性原因:

1)家庭環境的影響

現代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孩子,老人一般都會喜好安靜且話少,則無法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而且,有些家庭中,各個成員會運用各種不同的方言,讓尚處於學習期的寶寶很是困惑,無法從混亂的語境裏學習語言,自然説話就會比較晚了。

2)父母干預過多

有些孩子説話晚,是由於家長説話過多,很多孩子想要表達的內容,孩子還沒有表達,家長就已經代替孩子去完成了,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變得不愛表達自己。

孩子不用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就失去了鍛鍊語言的機會。

還有一些家長,經常性的批評教育孩子,讓孩子不願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也阻礙孩子語言能力的成長。

安撫寶寶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語言表達,有妙招

其實,想要孩子早説話,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1.讓孩子生活在單一語言的生活環境中。

2.多鼓勵寶寶表達,經常用清晰、準確、緩慢且反覆性的語言,同寶寶交流或者講故事。

3.當寶寶説錯時,不要取笑或重複強調他的錯誤。

4.多教寶寶一些簡單詞彙,而且需要通過實物增強寶寶立體化思維。幫助寶寶通過實物認識事物並表達出來。

5.親子户外活動,比如帶寶寶外出的時候,路邊的廣告牌、物品的説明書等等,教孩子多聽、多看、多模仿。當孩子瞭解的內容多了,自然而然就會表達了。

孩子有自己的發育節律,家長在確定孩子沒有器質性疾病的前提下,要給孩子提供寬鬆、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要盲目聽信舊俗,讓孩子更好的學習、生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4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寶1歲還不會説話,奶奶懷疑沒給孩子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