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父親和兒子的關係好了,對於家庭的發展,是不無裨益的。
尤其是在農村,父子一起勞作,可以帶來豐厚的回報。父親把傳統的種養方法告訴兒子,兒子就有了養家餬口的本領。
隨着時代的發展,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父子關係不僅體現在勞作方面,還會體現在平時的送禮、家宴等方面。
我們力所能及地讓親人過得更好,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以下幾種禮物,就不要送了,容易導致家庭矛盾。
01
寓意不吉利的禮物,令人反感。
送禮的本意,是帶來美好的祝福,引導家庭積極向上。但是禮物的選擇,是很講究的。
如果禮物的寓意不好,會讓人很傷心。價格很高,但是價值不大,甚至是一文不值。送禮的人,落得吃力不討好的結局。
在我的家鄉,很忌諱“送終”兩個字。
一般來説,父親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兒子坐在身邊陪伴,就是“孝子送終”。
關於“終”的禮物,一定不能送,會讓父親覺得自己命不久矣。
比方説,鐘錶,不能亂送。如果父親需要,兒子應該和他商量之後,再去採購,很容易造成誤會。
粽子,也不能亂送。兒子一開口就説“送粽給你”,話一出口,就變味了。
另外,禮物要注重實用性。
老人不喜歡穿西裝,但是兒子一定要送。錢花了,但是老人卻覺得太浪費了。並且,西裝一次也不穿,變成了壓箱底的東西,完全沒有必要買。
誰的錢,都是辛苦錢,不要為了送禮,隨手就花掉了。
02
價值很大的家財,導致偏心。
人人平等的時代,兒女都是傳後人。父母老了,不僅兒子要管,女兒也脱不了干係。
在父母的思維裏,還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難免會出現“把家庭的一切送給兒子”的問題。
父親揹着女兒,把房子、存款、車子等送給了兒子。看起來是應該的,其實是在排擠女兒。
對於有幾個兒子的老人來説,把大量的財產送給某一個兒子,其背後的禍根,就非常明顯。
父親很偏心,那麼在自己很老的時候,就會被兒女“偏心”。得了錢財的兒子,不一定會盡孝,沒有得到錢財的兒女,在斤斤計較。送禮了,害人害己。
聰明的父親,會和家人商議,到底要如何分配家庭財產,或者讓兒子當家做主,和兄弟姐妹溝通。
偏心的“大禮”是萬萬不能送的。就是平時的紅包、禮物,也要儘量體現公平公正,旗鼓相當。要是某個兒子經濟困難,需要父母的幫忙,也要進行情況説明,讓大家都知根知底。
03
美色、庸俗的禮物,低級趣味。
《後漢書》裏有這樣一段話: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融乃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三國時的曹操,打敗了袁紹,得到了很多的財物,袁紹家的妻妾都歸附曹家。
曹丕見甄宓長得天姿國色,於是非常敬愛。可是他不知道,曹操也動心了。
大臣孔融見狀,戲言了一句:“周武王打敗了紂王,把美人妲己,送給了周公。”其本意是,取笑曹家父子不懂得做人,做了違背常理的事情。
色字頭上一把刀。
父子相處,任何時候,都不要做好色的事情,更不能臭味相投。
撇開父子關係,兩個人都是男人,應該有很多一樣的興趣愛好。但是要有做人的規則和底線,要知道道德廉恥。
父子一起去釣魚,開車去旅行,在城裏買房,這是值得點讚的。但是一起好色,就顯然是違背道德。為了美色而爭執,或者互相禮讓,都是一個低級的笑話。
04
對孫輩的大禮,本是溺愛。
有個詞語叫“愛屋及烏”。父親喜歡兒子,因此會對孫子、孫女更好一些。
也有一些家庭,父母為了讓兒子安心工作,包攬了帶孫子的任務;為了討好兒子兒媳,把孫子當成手心的寶。
爺爺愛孫輩,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送大禮。表面上看,送大禮給孫子,實際上是把禮物給了兒子。只是繞了一個彎而已。
過年、過節時,大紅包到了孫子手裏,兒子兒媳會“代為保管”。
如果爺爺單獨拿紅包給孫子,還瞞着兒子兒媳,那就是犯錯誤。孫子還年幼,不知道如何處理錢財,也許他很快就會在同伴們面前炫耀,或者買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找人賭錢。
很多孫子敗家,其實是爺爺培養出來的,別知道太晚。
古人説:“富不過三代。”
到了孫輩,就是第三代人了,教育問題,不得重視。孫子混得好不好,和爺爺奶奶是否能安度晚年,有很大的聯繫。
教育孫子,要尊重兒子,而不是爺爺奶奶拼命去愛。護短,是很忌諱的,對孫子沒好處,還讓兒子很傷心。
05
禮尚往來是做人的熱情,也是一門學問。
不同的年齡段,要學會不同的送禮方式,別分不清輕重緩急。
最好的禮物,就是有好的家風,多商量的處事方式。
父子關係再好,也要“明算賬”,別總是一筆糊塗賬。智商和情商,要一起提升,送禮要恰到好處。
送大禮,不代表大恩大德;送小禮,不一定是小氣鬼。
實用的,真誠的,善德的,就是皆大歡喜的。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