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強調,腦癱病情一經確診就必須開展早期康復,應根據患兒不同年齡階段有所區別:如果是出生後3-4個月或6-9個月前的嬰兒,其早期訓練訓練方法應與促進正常發育為主;而嬰兒及幼兒期的腦癱患兒症狀已較明顯,但攣縮和變形尚未形成,為治療關鍵時期,早期康復除了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外,還要在日常生活護理中,注意防治畸形,以促進其站立行走。
而幼兒期以後的腦癱患兒,其接受的康復主要為功能訓練,此時腦癱症狀幾乎固定,攣縮變形等已經產生,功能障礙也已顯著,要一面繼續運動功能訓練,一面要配合裝具(如靴、杖、椅子、輪椅等)進行療育,重型者可配合矯形外科手術療法。
當然,小兒腦癱患者正處於發育期,具體的症狀表現各有不同,所以需要專業醫師結合其異常姿勢和運動情況,制訂出適合不同階段腦癱患兒的康復目標和訓練方法,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隨着年齡的增加腦癱患兒的運動功能障礙也越來越明顯的情況出現。
但是部分腦癱兒童由於忽視了早期治療,肌肉的攣縮、骨和關節的畸形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在這種情況下,物理治療往往難以奏效,外科手術成為不可缺少的治療手段。對於這類患兒,手術矯治是保證康復治療計劃有效實施的重要措施。
腦癱患兒接受手術,可以達到減少痙攣,恢復和改善肌力平衡,矯正關節的攣縮畸形,最大限度地恢復機體運動功能的目的:下肢手術還可有利於恢復正常的負重力線;上肢手術可有利於恢復手的功能,併為手術後康復訓練,支架安裝等物理治療排除障礙。
腦癱FSPR術是外科手術中的代表人物,其優點是解除痙攣徹底,降低肌張力效果好,同時保留感覺功能,可以明顯改善步態,顯著改善肌肉痙攣引起的關節畸形。FSPR手術在解除肌痙攣方面有獨到之處,但對關節變形、軟組織攣縮的矯治方面就難有作為,因此這部分病例需要在FSPR手術解痙後再行腦癱二期手術(即腦癱肌力肌張力調整術,CPMMA術)肌腱切斷延長關節囊鬆解、關節融合或截骨矯形術等,才能收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腦癱兒在手術解痙後肢體能一定程度自主活動,此時就應該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主動活動,術前應配合康復醫生積極進行被動及可以進行的主動訓練,並瞭解在家庭訓練的內容、補充不足的訓練內容,調動患者的興趣,使患者在大腦中形成對所要求的動作的反射意識,以利術後康復。目前我們提倡腦癱術後五期規範化康復治療計劃,是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階段制定了具體的康復重點目標、重點康復治療項目(包括康復器械、物理治療項目及重要注意事項),獲得了良好的康復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