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胤主任分享:中醫問診是門大學問

什麼是問診?問診就是知曉患者的日常習慣、狀態以及患病的具體緣由,同時一些病狀需要了解患者過去病史和是否有家族遺傳。很多人會以為問診就是簡簡單單的問病人問題,其實不是,問診是有一定的程序的。

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嶽曾著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十問裏包括了外感和內傷的辨別,那具體要如何解釋呢?

姚宏胤主任分享:中醫問診是門大學問

一、問寒熱:有寒熱的多為表證、外感證,無寒熱的多為裏證,內傷雜證;發熱惡寒的為病在陽,無熱惡寒的為病在陰。此外,發熱惡寒兼頭身疼痛的為太陽病;發熱不惡寒兼口渴的為陽明病;寒熱往來兼口苦、咽乾、目眩的為少陽病。亦有不發熱而但惡寒、手足常冷的為虛寒證;潮熱或一陣烘熱、手足心灼熱的為虛熱證。

二、問汗:汗與寒熱有很大聯繫,有外感發熱無汗是傷寒,有汗是傷風,汗出熱減是病漸衰,汗後熱反增高是邪漸入裏。虛證中的陰虛盜汗,汗後感覺疲乏;陽虛自汗,汗後感覺身冷。更有表證發汗,汗出不止,熱驟降而惡寒轉甚,稱為亡陽,有虛脱危險;也有發汗戰慄,汗出類似虛脱而安卧脈靜,稱為戰汗,是疾病轉機之徵,不必驚惶。

姚宏胤主任分享:中醫問診是門大學問

三、問頭:頭痛無休止、有寒熱的多為外感,頭項痛屬太陽,前額痛屬陽明,兩側痛屬少陽,巔頂痛屬厥陰。痛有間歇,兼有眩暈重脹的多為內傷雜症,痛脹覺熱的屬肝火;眩暈畏光的屬肝陽;痛劇面青的屬肝寒;頭重昏沉響鳴的屬腦虛。痰濕內阻,清陽不升,亦能使人暈眩,但多兼舌膩噁心。問身:一身痠痛,有表症的多為外感,汗出即減,不兼寒熱,痛在關節,或遊走四肢,為風寒濕痹,常與氣候有關;手足麻木,或身體一處麻木的為氣虛;僅有手大指或食指覺麻木,延及肘臂的為中風先兆。

四、問代謝:便閉能食者為陽結,不能食者為陰結;腹滿脹痛的為實證,不滿不脹的為虛證;久病或老人、產婦經常大便困難,為血枯津燥;先幹後澹為中氣不足;大便常稀為脾虛。小便清白為寒,黃赤為熱,渾濁而不爽利為濕熱。

五、問飲食:胃主受納,脾主消化。能食易飢為胃強,食入難消為脾弱,飲食喜冷為胃熱,喜温為胃寒;食入即吐為熱證.朝食暮吐為寒證。口苦為肝膽有火,口甘為脾有濕熱,口酸為肝胃不和,口鹹為腎虛水泛.口淡多清水為胃寒。

姚宏胤主任分享:中醫問診是門大學問

六、問胸:胸悶多為氣滯;胸滿痛為結胸;不痛而脹連心下為痞氣;胸痛徹背,背痛徹心,為胸痹證。詢問胸部症狀必須聯繫脘腹兩脅,如脘痛屬胃,得食脹痛為實,食後痛緩為虛。

七、問耳:暴聾多實,為肝膽之火上逆;久聾屬虛,為肝腎陰分內虧。耳聾初起往往先有耳鳴,如潮聲風聲的為風熱;如蟬聲聯唱的為陰虛;也有流膿作脹,似鳴似聾的為肝經濕熱。

八、問口渴:口乾能飲為真渴,胃中有火;不能飲,飲亦不多,為假渴,胃中有濕。渴喜涼飲者為胃熱,反喜熱飲者為內寒。同時睡眠好壞,也應注意。如失眠多為虛弱症;眠短易醒為神不安;睡中多夢為相火旺;夢中驚呼為膽氣虛;胸膈氣悶,寐不得安為濕痰內阻。

此外,記憶力是否衰退、性慾是否正常、有無遺精等,只要與病症有牽涉,都應問及,不厭求詳。

瞭解更多健康諮詢,可以點個關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1 字。

轉載請註明: 姚宏胤主任分享:中醫問診是門大學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