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羊城晚報】;
面對名貴的中藥,許多市民的第一反應,不是用來煲湯,就是拿來泡酒。5月9日下午,4名因服用藥酒中毒的患者,被送往温州市中醫院急診科。
目前,其中3名患者仍在ICU接受治療,其中1名飲酒量最少的患者,已轉至急診科留觀室。
病情最重的是鞏先生,雖然已使用了救命“神器”ECMO,但情況仍不樂觀。而這放倒4個人的藥酒正是出自鞏先生之手。
原來,鞏先生一直有自釀藥酒的習慣,最近又鼓搗出一種新藥酒,便叫朋友過來品嚐。沒想到,藥酒下肚沒多久,幾人便出現噁心、嘔吐、四肢麻木等情況 ,當時意識還清醒的幾人馬上叫了120。可在車上,症狀開始加重,到院後,醫生立即展開搶救。
鞏先生因為飲用的量最多,一直處於惡性心律失常,不停地進行心肺復甦、除顫,心臟受損嚴重,預後也會較差。四人目前尚未脱離危險。經檢測,導致四人中毒的藥酒裏含有烏頭鹼 成分。
烏頭鹼中毒事件並不少見。就在上個月,該科也接診過一名想通過中藥調理卻引發中毒的患者吳女士。注重養生的吳女士平時也沒少折騰,聽説一名民間老中醫不錯,她便特意找上門尋方。沒想到服藥第一天就出現了頭暈、嘴麻、胸悶、心慌,她以為是正常的用藥反應。結果用藥第三天,症狀加重,吳女士這才就醫。
經檢測,吳女士所服的中藥方中,附子的用量竟然高達30g ,而附子正是含有烏頭鹼的其中一味常見中藥材。幸運的是,因為吳女士就醫及時,加上急診科醫護快速識別病因、搶救得當,其已病癒出院。
“口服0.2毫克的純烏頭鹼即可中毒,口服2—4毫克即可致死。” 該科中醫師王楊淑怡介紹,烏頭鹼是劇毒類生物鹼 ,主要經口攝入,在胃腸道內吸收,服藥後10分鐘即可發病。
常見的烏頭鹼類中藥有川烏、草烏、附子 等,此類藥物受《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嚴格管理。含烏頭鹼類藥物的中藥材,是毒性中藥材,不是食品,不能作為普通藥膳、普通食品食用。
烏頭鹼中毒的表現主要為噁心、嘔吐、心慌、口周及面部麻木、腹痛腹瀉等。部分嚴重中毒者可表現出昏迷、心律失常以及循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引發烏頭鹼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認識不當。 烏頭具有祛風除濕、温經止痛的作用,但同時其所含的烏頭鹼也是有劇毒的。
2.配伍或製劑不當。 不同的中藥配伍可加強或降低毒性。
3.煎煮不當。 烏頭毒性大,切忌生用,必須經過炮製才可內服。含烏頭鹼的藥物要久煎,若煎煮不充分或藥材太大致未煮透心,則可導致中毒。
再次提醒,在服用烏頭鹼類藥物後出現,心慌、胸悶、口周麻木、噁心、嘔吐、頭暈、腹瀉等症狀時,應馬上就醫。若患者神志清醒,可大量飲水,用手指按壓舌根或喉部進行催吐,儘快將未被吸收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
日常生活中
除了臭豆腐、藥酒
人們還會製作一些鹹菜、葡萄酒、酸奶等
隨着天氣炎熱、氣温升高
自制食物更要注意
時間、温度、儲存方法、儲存容器
對於喜歡自制食品的朋友
最好先了解自制食品的風險
以及操作注意事項之後再動手
這樣才能既享受美食
又保證了食品安全
來源 | 綜合温州日報、人民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