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與青春期女兒和解

我是一位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媽媽,當疫情遭遇青春期,女兒各種揪心的問題一下子湧出來,我從迷茫痛苦,到深刻反思,再到全新蜕變,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艱辛歷程。

十日談|與青春期女兒和解

女兒從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性格開朗,品學兼優,上了高中後,女兒卻變了,她開始瘋玩手機,打遊戲,當打罵、勸説統統失效,我沒收了她的手機摔到窗外,而她竟然也砸壞了我的手機。衝突不斷升級,我們又吵又打,鬧得雞飛狗跳。

那以後,女兒不跟我們説話、不和我們一起吃飯、每天凌晨睡覺,甚至提出過休學……我從焦慮、憤怒漸漸走向無助,度過了無數個以淚洗面的不眠之夜。

女兒完全不理我們的那段日子,剛好是2020年初疫情剛暴發的時候,我們三個如同困獸,每天不得不24小時捆綁在一起。我一邊擔憂女兒,一邊恨自己無能,還不斷埋怨老公,家裏的氣氛降到了冰點。

在最絕望的時候,我開始大量看書學習,找心理學專家諮詢。當我終於看見了自己的言行是如何捲入與女兒的問題漩渦時,一束救贖之光照了進來。

心理學家説:“當孩子對重要性或歸屬感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時,就會產生挫敗感,而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是挫敗感在發出呼喊。”要想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態如何,可以嘗試如下方法:如果孩子的行為讓你感覺開心或正常,那麼他多半沒有受挫。如果他的行為讓你感到心煩,這時他可能覺得被忽視或情感連接中斷,試圖吸引你的注意。如果你發怒了,或覺得孩子不聽話、不尊重或在挑釁你,這時孩子是想通過權力鬥爭,來感覺自己是重要的,希望恢復情感連接。如果孩子的行為讓你感到震驚、傷心,那麼他可能體會到了強烈的情感連接中斷。他想出的唯一方式就是傷害你,就像你傷害他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報復。如果你感到失落、無助或無力,因為孩子完全躲着你,拒絕溝通,那麼他可能已經陷入了自暴自棄的狀態——也就是挫敗感極為強烈,導致他完全放棄了希望,不再想從你這裏找到歸屬感。

我發現,我和孩子的關係正是走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她在自暴自棄,而我渾然不覺,還沉浸在對她的評判之中,我們之間的情感連接早已支離破碎。

我開始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回自身。才發現,自己17年以來自認為絕對正確的養育方式犯了太多錯誤。我為她規劃了很多“應該”做的事,但很少考慮她的感受。她不聽話,我就用打罵、懲罰或威脅的方式管教她。我用我的標準來塑造她,卻從不知曉她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當我的內心越來越平和,我與孩子的關係也有了起色。

我看見女兒正艱難地走在她人生的轉折點上: 告別童年,面對更難的課業、更激烈的競爭、更復雜的同學關係,她需要一個鼓勵和支持她的媽媽,而非一個“糾錯器”。我越是焦慮、憤怒,越是在向她傳遞“你不行”的信號,這耗竭了她的能量。

孩子需要我無條件的信任。心理學家説,信任的確不容易,這關乎我們對自己的信任,我們可以先從祝福做起。做父母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而是走向智慧、情緒成熟、自我覺察的過程。

我調整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並以此影響女兒,而非説教和批評。今年春天的居家隔離,女兒和兩年前大為不同,我們相處得融洽了。經歷了這一場暴風雨,受益最多的竟然是我自己,女兒教會了我如何共情與理解他人,也神奇般地改善了我和其他人的關係。(七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6 字。

轉載請註明: 十日談|與青春期女兒和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