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京媽説,原創內容。
新手媽媽上路,第一次帶娃,每天都有一籮筐的問題。尤其是寶寶剛出生的階段,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放在大人身上可能是不正常,所以新手媽媽會更擔心,生怕影響了寶貝健康,搞不明白就總想帶寶寶去醫院。
其實,對於新生兒寶寶來説,有些“看似不正常”的現象,卻是正常的,但日常生活中,想要避免就要做好護理和預防。
接下來就來説幾個在產後一個月內,寶寶容易出現的現象,並且教新手媽媽如何在家裏正確應對。
第一種現象:寶寶打嗝
寶寶出生後,媽媽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寶貝特別愛打嗝。
吃奶後打嗝、受涼時打嗝、哭鬧後打嗝……有時一天打嗝好幾次,作為新手媽媽,不免會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了,要不要去醫院?
其實,這是正常的現象。
之所以愛打嗝,主要和“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有關係,再就是外界的誘因,比如下面這些。
① 餵奶姿勢不正確:吃母乳的寶寶,媽媽餵奶姿勢不正確;喝配方奶的寶寶,衝奶、餵奶方式不對,都讓寶寶吃進去太多空氣。
② 餵養不當:奶太涼時容易讓胃黏膜受到冷刺激,引起膈肌痙攣而打嗝;而吃得太快、哭着吃奶等,容易讓寶寶吃奶同時吃進去過多空氣而打嗝。
③ 腹部着涼:如果寶寶穿蓋太少,讓小肚子受涼,膈肌也會有影響,容易打嗝。
那麼,當寶寶打嗝時,怎麼做才正確呢?
如果是吃奶時,寶寶出現打嗝,要先暫停餵奶,把寶寶輕輕豎着抱起來,用手掌輕輕拍背,或輕觸寶寶的足底也有助緩解膈肌痙攣。
如果不是吃奶時出現打嗝,可以把寶寶抱起來,輕拍背部,或者讓寶寶在大人身上趴一會兒。
另外,前面説到的誘因,平時要注意避免,有助減少寶寶打嗝的出現。
京媽提醒:如果是特別頻繁地打嗝、自行護理後仍不管用,就要多留意了,必要時要帶寶寶去醫院。
第二現象:寶寶吐奶
除了打嗝,小寶寶有時還會吐奶,有的寶寶甚至吐奶比較嚴重。
這也是正常的現象,不同寶寶,吐奶的程度不同、持續時長也不一樣,但大多是正常的生理性吐奶。
寶寶出現吐奶也是和新生兒胃腸發育不完全有關係。
如下圖,新生兒寶寶的胃不同於成人,是水平狀,並且上口松下口緊,這樣就容易讓寶寶吃進去的奶汁返流出來,尤其是吃多、吃快的時候。
不過,媽媽們常説的吐奶,可能是溢奶也可能是吐奶,這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溢奶是吃進去的奶液從嘴角流出來,而吐奶有些比較“嚇人”,是大口的嘔吐出來,甚至是噴射狀,或是從鼻子裏噴出來。
新手媽媽除了要會區分,也要學會 正確應對,要防止嗆奶發生危險。
為了減少吐奶,平時可以這樣做:
① 餵奶時不要讓寶寶吃得太多、太快,吃太快容易吃進去過多空氣而吐奶,吃太多也容易“溢出來”。可以嘗試多喂幾次,每次不要吃太多。
② 不要給寶寶喝涼奶,不管是擠出來的母乳還是沖泡好的配方奶,都不要喝的太涼,不然也容易導致寶寶吐奶。
③ 每次吃奶後拍嗝,把吃進去的空氣通過打嗝的方式排出來,對預防吐奶也有幫助。
第三種現象:總是一驚一乍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有時睡覺會出現“像被嚇一跳”的表現,這是新生兒正常現象,是一種原始反射,叫“驚跳反射”,又叫“擁抱反射”。
這是由於小寶寶 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 而出現的反射,一般到寶寶3-4個月會自動消失;如果這種情況出現的特別頻繁或是4個月後仍不消失,最好帶寶寶去看看醫生。
家裏有些老人講迷信,可能會説寶寶是被驚嚇到了,或是丟魂了等等,甚至還用些迷信方法來應對。
其實,這種現象不用處理,如果覺得寶寶總因為驚跳反射而睡不踏實,可以試試這樣做:
① 給寶寶裹襁褓,或是把小被子的被角稍微掖緊一點,還可以買個新生兒防驚跳睡袋,穿着睡覺。
② 寶寶睡覺的環境儘量保持安靜,避免有噪音、光線太刺眼、味道重等,減少刺激。
③ 當發現寶寶在睡覺中出現驚跳反射時,可以輕拍寶寶,過一會兒就又睡踏實了。
第一次當媽媽,第一次養娃,幾乎每天都會有各種育兒難題,那可以提前多學習些育兒知識,或邊帶娃邊學習,這樣就可以減少掉坑,讓寶貝不遭罪。
前面的幾種情況,你家寶寶有沒有出現過,你當時是怎麼應對的呢?也歡迎來和新手家長們分享你的育兒經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