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些都是公認的一級致癌物!太常見了,你家可能也有......

牛津大學研究發現,飲食是最主要的致癌風險因素,30%-35%的癌症死亡與飲食有關。食材,烹飪和保存方式都可能帶來舌尖上的癌症。

接下來,我們就具體看看,生活中常見的致癌物有哪些,它們是如何讓食物致癌的。

黃麴黴素:最強的生物致癌劑

警惕!這些都是公認的一級致癌物!太常見了,你家可能也有......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它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

1、發黴的花生、玉米

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裏,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裏,花生、玉米等。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温濕潤的環境下,一旦黴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

2、變質的米飯

別以為做熟了就能放鬆警惕,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

3、發苦的堅果

如果吃到變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時吐掉並且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黴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毒素,經常攝入會增加肝癌風險。

4、沒洗乾淨的筷子

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黃麴黴菌,但我們平時使用來吃花生、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的筷子裏最容易藏澱粉,一來二去黴變了,黃麴黴素就藏在裏面了。

裸筷子、漆筷子都容易開裂藏食物殘渣,而產生黃麴黴素。

5、劣質芝麻醬

你愛吃的芝麻醬、花生醬,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變質的花生中含有黃麴黴毒素。而且這種加工後的產品,比發黴花生難識別多了。

6、小作坊自榨油

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儲存過程中如果發黴,榨得的油中還可能帶入黃麴黴毒素。

有的花生外表正常,但內部已出現黃麴黴素,而小作坊的壓榨機或家用榨油機工藝簡單,缺乏除去有害物質工藝,不能對原材料進行精煉。

苯並芘:可誘發多種癌!

警惕!這些都是公認的一級致癌物!太常見了,你家可能也有......

1、高温油炸食品

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油炸過火、爆炒的食品都會產生苯並芘。焦煳的食品中其含量比普通食物的要增加10倍-20倍。

2、炒菜油煙

據測定,食油加熱到270攝氏度時產生的油煙中含有苯並芘等化合物。

錯誤的做法:鍋裏油冒煙了才放菜!炒完一道菜後,不刷鍋就接着炒!這兩種做法都容易產生苯並芘。

3、燻烤食品

燻烤所用的燃料木炭,本來就含有少量的苯並芘,在高温下它們便有可能伴隨着煙霧侵入食品中。另一方面,被燻烤的魚或肉自身含有的糖和脂肪不完全燃燒也會產生苯並芘。

4、掛爐烤鴨

“掛爐”方式製作烤鴨時,一方面,果木自身燃燒會產生一些苯並芘;另一方面,鴨肉經高温產生的油脂等滴到火上,這些脂肪在高温下發生熱解或熱聚反應,也會產生苯並芘,然後這些苯並芘就隨煙塵上升,附到烤鴨上。

亞硝酸鹽:有毒、間接致癌!

警惕!這些都是公認的一級致癌物!太常見了,你家可能也有......

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進入體內會和胃內的蛋白分解物結合,形成致癌物亞硝胺。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一字之差,但前者無毒,後者在數量大時有毒性。一次吃幾百毫克硝酸鹽沒有問題,但一次吃200毫克的亞硝酸鹽就有中毒風險。

1、熟肉製品

亞硝酸鹽是各國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主要用在肉製品當中。

它可以讓肉色變得更紅豔,顏色討人喜歡。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提醒,正規肉製品廠的產品是可以放心的,添加亞硝酸鹽時會控制數量,也有國家部門的檢查管理。

但小作坊、餐館、農貿市場的產品一定要非常當心。

2、隔夜菜

蔬菜食用時經過幾雙筷子的反覆翻騰,已經讓細菌充分接種。即便吃完之後把剩菜放在冰箱裏,細菌也會緩慢地滋生。放的時間越長,產生的亞硝酸鹽就越多。

3、醃菜

有必要知道一個普遍規律:醃製蔬菜的頭一兩週亞硝酸鹽含量最高,20天-30天后含量很低。

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鍾凱介紹,臨牀上出現的吃醃菜中毒的病人,一般是吃“爆醃菜”,也就是醃製時間很短的蔬菜。

4、涼拌菜

雖然涼拌菜放幾天之後看起來還是很新鮮脆嫩,但放一兩天之後,其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卻比剩菜還要多。

5、火鍋湯

有實驗測定,火鍋湯中亞硝酸鹽的數值不足以令大多數人發生急性中毒,但其中氨基酸和胺類物質含量比較高,在加熱條件下,極可能與亞硝酸鹽合成亞硝胺類致癌物,常吃的話不能低估其誘發癌症的風險。

(約見名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3 字。

轉載請註明: 警惕!這些都是公認的一級致癌物!太常見了,你家可能也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