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盼望着親生父母來找我。"
"同樣是女兒,我作為姐姐就只能在他們吃完飯後默默去洗碗,然後弟弟妹妹就可以跟媽媽一起出去。"
"小時候家裏的零食我是不敢吃的,甚至連飯桌上吃飯,連遠一點的魚肉都不敢夾。"
"爸媽會問我要不要一起出去玩,但是又説如果出去玩的話,要自己走路去,他們三個人就一起開電瓶車出去了,所以我只能裝作不在意的樣子,笑着説'你們出去吧,我就不出去了',漸漸的,他們也不再叫我了。"
"所以我喜歡一個人待在房間,初中的時候真的想過自殺,也許是在那個年紀裏想法特別多,所以現在變成了有時候連自己都很討厭的敏感。"
這是微博話題"父母能偏心到什麼程度"下,一個網友的回答。平鋪直述的話,看起來是在説一個與自己無關的故事,輕描淡寫的,就像是這樣的故事僅僅只發生了一天。
卻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女生過往二十多年幾乎每天都要承受的事,二十多年的不甘與痛苦能被幾百字輕飄飄的一筆帶過,剩下的卻是揮不去的敏感與自卑。
這段話後,是一個沉甸甸的童年,在那段過往裏,父母"明目張膽"的偏心與不公平,成為她有怨卻不能言的痛苦,即便時間過去,也仍像把刺入心臟的尖刀,只要一經想起,就會蔓起疼痛。
不被尊重、不被愛、不被看見、不被保護,這些待遇,卻都來自於她最親的人——父母。
在多子女的家庭裏,每一個因為父母偏心而無處棲身的靈魂,都被狠狠傷害過,那些記憶則會變成一生都走不出的陰影。
她説:"偏心比不愛更傷人。"
是啊,不愛尚且可以認為他們生來如此,安慰自己並非例外。可若是偏心,那就只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悲哀地意識到:原來是隻不愛自己而已。
父母的偏愛讓孩子的內心不平,心中堆滿了心事,久而久之,孩子會對親情失去期待,甚至充滿怨恨,從而最後兄弟反目、姐妹結仇。
貴州就曾發生過一場這樣的悲劇。
一名14歲少年,在和6歲的妹妹前往爺爺家途中時,發生了衝突。
對父母以往對偏愛妹妹的不滿在一剎那間佔據了哥哥的大腦,少年突然生出"要是殺死妹妹,父母就只愛他一個人了"的想法。
就這樣,一念之間,生死之差,6歲的妹妹幾乎毫無反抗,倒在了血泊中。
一個兒女雙全的家庭,因為父母的偏心,就這樣被生生撕碎。他們的父母大概也沒想到,自己的偏心最後會造成如此局面。
韓劇《請回答1988》中,曾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那是在女主角德善再一次因為父母的偏心,不得不跟受盡寵愛的姐姐一起過生日的晚上,德善的爸爸第一次偷偷給二女兒買了一個屬於她的蛋糕。
坐在門外的石台,德善的爸爸看着自己從小被忽視、被冷落的女兒説:"爸爸媽媽對不起你,因為不太懂第一個女兒應該怎麼教,第二個女兒應該怎麼養,老小呢應該怎麼讓他好好做人,我們不懂,爸爸也不是從出生開始就是爸爸啊,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的女兒你多理解我吧。"
被姐姐欺負,沒有新衣服可以穿,從沒過過屬於自己的生日,炸雞上好吃的雞腿永遠輪不到她,僅有的兩個荷包蛋一定沒有她的份。
這就是德善的日常。
不被記得,不被放在父母手心裏疼愛,卻只等來一個做了三次父親的人説,自己是第一次做父親,讓她理解。
"為什麼就對我這樣,我好欺負嗎,我是可以隨便對待也無所謂的人嗎?"
這是一次次被偏心對待後,忍無可忍的"申訴",可是就這樣,就能把被偏心對待的痛苦都抒發嗎?父母從此就會公平對待嗎?
就在德善父母意識到自己對二女兒的不公,下定"以後再不偏心"的決定後沒過幾天的夜裏,家裏突然煤氣泄漏,這對曾堅定不移地説要好好對她的父母,一人救了弟弟,一人救了姐姐,而她就這樣被遺忘在家中。
"我媽偏心,從偏心的那天到死的那天,都不會變的。"
這是一個網友在經歷了幾十年父母的偏心後,説出的話。
因為見過被愛的樣子,所以才更懂得不被愛的難過。父母的偏心就是一把看不見的刀,是父母帶給孩子最深的傷。
明明每一個孩子都是帶着愛與期盼,才降臨到這世間的,明明每一個孩子都無法選擇自己是否來到這世上的,為何要被區別對待?
既然選擇了孩子,給予了他們生命,就應該好好愛護。無論是哪個孩子,都別忘了關注他的內心感受。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