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孩子的教育問題從來都是父母心上最操心的內容。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夠養出聰明好孩子,可真的輪到父母親自上手時就會發現,教育孩子從來都不像想象中那麼簡單。
特別是那些家有男孩的家庭,如果孩子天性活潑,那註定全家將會“雞飛狗跳”,永無安寧之日。正所謂“因材施教”,對於男孩的教育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找到一條適合男孩的教育之路。
一線班主任坦言:不想養廢男孩,6歲前要掌握“三種能力”
身邊有位朋友是當地一所知名小學的班主任老師,在長期和小朋友打交道的過程中,她總結出在孩子身上常出現的一些“共同點”。特別是男孩,如果方法不對,很容易“養廢”孩子。
她發現,如果男孩在6歲前,即幼兒園結束前,沒有養成“三種能力”,那孩子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其實基本上都定了。
朋友的結論其實不難理解。俗話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6、7歲是孩子將要面對的一個性格養成的關鍵節點。父母的引導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將來的性格。
特別是那些“天性調皮”的男孩,父母更要抓住這個關鍵階段。從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發力,這樣孩子將來養成好性格才能水到渠成。
而前面之所以將6歲視為關鍵期,其實和孩子發育特點脱不了關係。
心理學上將孩子的0~6歲視為自我意識萌發的關鍵期。這時的寶寶會更多地嘗試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他們更願意用“我想”“我願意”代替執行媽媽的“命令”。
這也就意味着,如果父母能抓住孩子發育的關鍵期,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引導,將會幫助孩子養成一生受用的好性格。朋友將這種引導稱為“三種能力”的養成。
家有男孩,父母一定要在6歲前養成“三種能力”,長大受用一生
1)抗挫折的能力
汪涵曾經分享過自己的育兒觀:“我將孩子當強盜一樣養。”他解釋説,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儘可能地強大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有更多勇氣去面對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不得不説,汪涵的育兒觀是極具“預見性”的。生活中不可能一直是一帆風順,關鍵是看孩子是否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在過去的一年,網上曝光的一些孩子“尋短見”的新聞並不在少數,而原因卻是出乎意料的一致,那就是“抗挫折能力”嚴重不足。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缺失其實也是性格缺失的一個重要表現,只有當孩子有足夠強的“抗挫折能力”,才能一步步地克服困難,取得最終的成功。
在抗挫折能力的養成中,父母不妨藉助一些繪本讀物,從小為孩子埋下能力養成的種子,助力孩子抗挫折能力養成。
這套逆商培養的繪本一共12冊,專門針對3~8歲孩子的逆商培養,採取了孩子生活中常見的情形,幫助孩子養成如何面對困難,怎麼解決困難的能力。
2)“坐得住”的能力
這裏的“坐得住”其實指的是男孩要有“沉得下心”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和孩子最終的成績息息相關。
李玫瑾老師指出:“最終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的注意力。”那些從小活潑的男孩子,看似機靈聰明,其實注意力很容易就會被其他無關的東西所吸引,使孩子無法長時間地專注於眼前的學習中。
父母能期望這樣的孩子最終取得好成績嗎?顯然不可能。
3)情緒管理的能力
“不買喜歡的東西就躺在地上大哭,稍微有些不滿意就大發雷霆,甚至會和原本玩得好好的小朋友大打出手。”
這些場景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不少父母都覺得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正常表現,但很少有父母意識到,這其實是孩子情緒管理出現了問題。
心理學家米歇爾的“軟糖實驗”就指出,情緒管理失敗的孩子,長大後大多很難取得好成績。這些孩子無法從“負面情緒”中逃脱出來,最終變成情緒的奴隸。而如果想要改變,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小就有意識地引導訓練。
可情緒管理説起來簡單,實際操作起來的限制因素有很多。比如父母採取什麼樣的形式孩子會接受?引導到什麼程度算成功?情緒管理的同時能不能順勢教會孩子其他能力?這就要求父母有一本工具書,能起到輔助情緒管理的效果。
比如這本《學會愛自己》的情緒管理書。全書一共7冊,從寶寶的情緒管理到逆商訓練都有全面的涉及。第一本就是關於寶寶《不要隨便發脾氣》的訓練,幫孩子上好情緒管理的第一課。
這本書同時還藉助了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圖畫的形式,將情緒管理融入到故事場景中,讓寶寶更明確在特定場所下,什麼樣的行為是錯誤的。
在具體地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可以從書中找到一個主人公作為孩子的榜樣嗎,在孩子情緒失控時,鼓勵寶寶向榜樣學習,這樣會更有效果,孩子也會慢慢養成情緒管理的能力。
寫在最後
父母覺得男孩養成過程中還需要做好什麼樣的準備?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分享。我們將針對您的問題進行集中回覆。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