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開場,舉辦了一次“運動會”,林醫生和辛醫生捧着氣球,分別在高台以及蹦牀上行走,誰的氣球沒爆炸,誰就算贏。結果剛走沒幾步,辛醫生手中的氣球就爆炸了。
其實,兩位醫生模擬的是身體一項指標的不同狀態。從結果來看,指標起伏大,會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就像氣球爆炸一樣。
這項指標就是血糖,而這兩種不同的狀態,分別就是持續高血糖、過山車式血糖。為什麼過山車式血糖更危險?高血糖人羣應該如何平穩控糖呢?
「本期專家」
1
血糖忽高忽低
可能引發致命危險
過山車式血糖,就是指血糖水平波動大,高的時候可能高於30mmol/L,低的時候可能低於3.9mmol/L。
1
血糖波動大,加速血管病變
這種血糖變化比持續性高血糖更危險。血糖劇烈波動,會損傷血管內皮,使其出現裂隙及功能異常,進而發展為動脈粥樣硬化,甚至引起心臟病。如果血糖始終處於波動狀態,還會加速這一病理過程的發展。
就像發大水時,如果水勢逐漸升高且比較平穩,堤壩也許還能承受;但如果水勢忽大忽小,波濤一輪一輪湧來,堤壩就可能被沖毀。
2
血糖過低過高都危險
不僅如此,血糖低於某些數值,還可能出現低血糖昏迷,嚴重的可能致死;而血糖過高又可能引發急性併發症,臨牀上就有血糖高於60甚至70mmol/L,引起了高血糖高滲綜合徵的患者。
專家就曾碰到過一個病人,從診室出來後在大廳轉悠,找不到出門回家的路了。實際上他就是波動性血糖異常,有腦功能受損的症狀,就可能有定向力障礙、神志異常的表現。後來經過醫生處理,患者血糖平穩後,意識清醒就可以回家了。
所以,平穩控糖非常重要。但生活中存在一些控糖雷區,如果做錯了,就可能導致血糖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
2
測錯了
最常見的測血糖誤區
監測血糖是高血糖人羣的“必修課”,但你的血糖真的測對了嗎?
1
只有餐後測?這2個點也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餐後2小時測血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糖水平,但只在餐後測合理嗎?餐後血糖與整體血糖水平有多大的差別?我們做了個實驗:
實驗
志願者佩戴了24小時動態血糖監測儀,全天監測血糖情況。同時,他在三餐後的2小時,分別用傳統血糖儀測量血糖水平。
結果傳統血糖儀監測發現,餐後血糖基本正常;而24小時動態血糖監測儀監測發現,午餐後有個明顯的血糖高峯,屬於異常波動。
可見,只測餐後2小時的血糖值,很可能漏掉不正常血糖變化給我們的預警信號。
專家表示,我們關注餐後血糖,主要是看我們的進食量、餐前胰島素,以及降糖藥的量是否恰當,並不能反映整體的血糖水平。除了餐後2小時的血糖值、我們還應該關注餐前、餐後1小時的血糖。
傳統的血糖儀只能監測某一個時間點的血糖值,所以我們考慮可以使用24小時動態血糖監測儀,它只需要固定在皮膚上,下面的軟管就可以感受我們組織液的葡萄糖變化,每5分鐘測一次血糖,可持續14天,完整體現血糖水平。
2
吃完東西馬上測?血糖還沒升高
也有人特別害怕血糖升高,吃完東西就開始測血糖,檢測血糖變化。這種做法其實也是不對的。
我們的胃是個容納器官,一般不吸收食物,需要排空到腸道才能吸收。而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剛吃完東西就測,血糖基本還沒有升高。
實驗
節目錄制前,主持人優優吃了塊奶油蛋糕,吃完後立即測得血糖為4.8mmol/L,而1小時後測得血糖為5.9 mmol/L。
可見,食物中的糖分轉化為血糖需要一個時間過程,進食後的一段時間內,血糖水平會緩慢上升。所以,剛吃完東西就測血糖是個誤區。
3
血糖波動範圍的金標準
如果沒有24小時監測血糖,我們也可以檢測三餐前後2小時、睡前共7個時間點的血糖,也基本能瞭解血糖一天的大致變化。這對於血糖控制得不好的人,或者在就醫詢問治療方案的前兩三天很適用。
正常情況下,我們進食以後血糖也是有波動的,但這個波動在可控範圍內,危害很小。那麼,這個正常範圍應該怎麼評估呢?
我們可以分別算出三餐前後的血糖差值,再用差值之和除以3,若結果<2.2mmol/L,説明波動範圍正常,如果≥2.2mmol/L,説明波動範圍在增加。
另外,還可以用一天7次的血糖最高值減去最低值,若結果>4.4mmol/L,説明血糖波動劇烈。
4
正確測量血糖的方法
除了合理的測量時間,正確的測量方法也很重要。以下3個要點需記牢:
①採血前要用75%的酒精消毒手指;
②採血穿刺點應在指腹側面;
③不要在採血後擠壓穿刺點附近,以免擠出組織液造成結果偏低。可在採血前擠壓指根部,以確保穿刺後有充足的血液。
3
選錯了
如何選擇低糖無糖食品?
本身有高血糖的人,在生活中都會有意選擇低糖甚至無糖食品,覺得這樣就不會升高血糖了,但事實是怎樣的呢?
1
低糖、無糖食品也會升高血糖
我們將一些低糖或無糖食品進行了“還原”,結果發現:100g某低糖麥片含有4g白糖、80g麪粉;100g某低糖餅乾含有50g麪粉、3.5g糖、25g油。
其實,所謂的低糖或無糖,是指含蔗糖較少或不額外添加蔗糖。但其中的麪粉也是碳水化合物,它通過消化,最後還是會以糖的形式吸收;油脂熱量高,1g油含有9千卡熱量,進食後對體內血糖及總的熱卡供應也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在食用低糖或者無糖食品時,也需要注意控制好量。另外,豆類等雜糧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在20%~50%之間,同樣可以升高血糖,也不宜過多食用。
2
適當選擇代糖
高血糖人羣可適當選擇代糖,比如赤蘚糖醇,它是由玉米澱粉經微生物發酵產生的天然代糖,雖然有甜味,能改善口感,卻不會被腸道內的酶代謝,而是直接進入血液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因此可以認為沒有熱量,不升高血糖。
4
吃錯了
吃飯順序不當,可能導致血糖波動
除了食物種類以外,吃飯的順序也會影響血糖變化,順序不對,就可能導致血糖波動較大。
專家表示,從穩定血糖水平的角度來説,合適的進食順序應該是:先喝湯,再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肉類,然後等三五分鐘吃主食。與先吃主食相比,這種進食順序的餐後血糖,有明顯或大幅度下降。
我們的場外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
實驗
一位志願者在兩天的同一時間,餐前血糖都在5.8mmol/L的情況下,分別吃下等量同樣的食物。只不過一天是先吃米飯再吃蔬菜,另一天是先吃蔬菜再吃米飯,並在餐後1小時、2小時分別測量血糖。
結果顯示:先吃米飯的一天,餐後1小時血糖飆升到10.3mmol/L,2小時後血糖為5.6mmol/L;而先吃蔬菜的一天,餐後1小時血糖緩升到6.1mmol/L,2小時後血糖為5.4mmol/L。
專家説,這是因為先吃碳水化合物,胃排空過快,食物更易進入腸道吸收,從而導致血糖急劇上升;而先吃蔬菜和肉,消化系統的蠕動減慢,食物進入到腸道的時間也在延長,吸收減緩,所以餐後血糖不容易升高。
另外,對於高血糖人羣來説,水果不推薦在飯後食用,更建議在兩餐之間食用,而且水果的量要有限制,因為水果中的糖大部分是單糖或雙糖,很容易迅速被吸收,引起血糖波動。
大醫生小課堂
中醫認為,血糖血脂高與痰濁、淤血有關,應該用有瀉降作用的苦性中藥。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三味清降茶。
【配方】翻白草10g、絞股藍10g、苦丁茶5g,熱水沖泡飲用。
【功效】翻白草清熱解毒降火,其中的槲皮素有穩定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的作用;苦丁茶穩定血糖、降血脂;絞股藍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來源:齊魯壹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