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萌娃持續便血,罪魁禍首卻是“魚骨”,你還在給娃亂吃魚嗎?
當孩子進入長身體的階段,家長為了給孩子補充蛋白質和鈣,也為了讓孩子將來變得更聰明,會特地讓孩子多吃魚。不過吃魚雖好,但是其中的注意事項也有很多,否則一個不小心,孩子因為吃魚的方式不當而受傷,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前段時間,南京市有一位一歲半的男童陽陽,連續幾天出現了便血、食慾不振的情況,症狀持續了幾天沒有好轉之後,男孩的家長便帶着孩子來到了醫院檢查。經檢查後發現,孩子的腹腔處有一塊明顯的異物。原來,在一週前,陽陽和奶奶在吃飯的時候,陽陽玩心大起,想要玩飯桌上吃剩的魚骨,被奶奶制止之後,陽陽便把餐桌弄得亂七八糟。然後趁奶奶在收拾餐桌的時候,拿起桌上的一塊大魚骨吞了下去。瞭解完緣由之後,醫生順利地幫陽陽取出了體內的魚骨,目前陽陽的不良症狀已經逐漸消失。
網友們看完這則新聞之後,紛紛評論:
網友A:孩子在吃魚的時候,一定要有大人在身旁監管啊,
網友B:給孩子吃魚的時候,我都會小心地先把魚骨挑出來放到一邊去,這家長心太大啦。
網友C:看來給孩子吃魚的時候還是得慎之又慎,否則一不小心就卡食道里了。
其實,在給孩子吃魚的時候,除了注意魚刺的問題之外,還需要注意的是,並非魚身上的所有部位,都是適合孩子吃的。那麼,在吃魚的時候,家長的誤區具體有哪些呢?
1、 魚頭不補腦
許多家長都信奉“以形補形”這一説法,所以他們會自然而然地覺得,想給孩子補腦的話,那麼魚腦是在合適不過的選擇。但實際上,魚腦含有較高的汞成分,如果孩子經常攝入的話,不但起不到補腦的作用,而且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2、 魚眼明目的效果不大
魚眼之所以會有明目的説法,是因為其含有DHA。不過,並非只有魚眼內含有DHA,其實我們身邊的蔬菜,比如胡蘿蔔、西藍花等等,其含有的DHA比魚眼要高得多,因此,如果真的想達到明目的效果,多吃蔬菜水果效果會更明顯。
3、 並非所有的魚籽都適合孩子吃
有些魚的魚籽,如河豚和石斑魚等,這些魚的魚籽含有較高的毒素,嚴重的話,甚至會給孩子造成生命危險。因此,家長在給孩子吃魚籽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甄別。
説了那麼多,其實魚身上最值得孩子吃的部位,還是魚肉。那麼,孩子多大的時候,就可以吃魚了呢?一般説來,當孩子半歲之後,就可以吃魚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判斷孩子是否能夠接受輔食以及在吃魚之後,會不會出現過敏的現象。如果符合要求的話,就能夠循序漸進在孩子的食譜中,增加魚肉的含量。而在給孩子烹製魚類的時候,最好的烹飪方式應該是清蒸,才能夠最大程度地鎖住魚的營養成分。
最後,我們再來挑選一些,有哪些類型的魚最適合給孩子吃。一般説來,在挑選魚類的時候,家長應該注意三大事項:汞含量少、刺少、營養成分高。例如羅非魚、鱸魚、三文魚、金槍魚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